非10 作品

250 常副帅回来了(第2页)

李逸再无疑虑,心中大安,甚至让人备酒庆贺。


端起酒杯之际,幕僚不忘询问一句:“既如此……那依主帅之见,方才令人送去给俞副将的信,是否要追回?”


“不必。”李逸道:“还是让他来吧,有备无患。”


没有了常阔,却还会有其它威胁,他已探听到,朝廷已有钦差抵达江南,不日必然会有动作。


但这并不妨碍李逸此刻的好心情,在他看来,没有人会比常阔更难应付,常阔都死了,他还怕一个区区钦差吗?


一路来的紧绷不安在此时全被卸下,李逸痛快饮酒。


幕僚劝他不可多饮,他倒也听劝,并未放任自己大醉。


但在酒意的作用下,他这一觉睡得极熟,次日一睁眼已近午时。


没了常阔这个威胁,李逸此时已不再慌张,在幕僚的建议下,他决定先等后面的五万大军赶来,再一同上路,如此更为稳妥。


待到天色将晚之时,李逸果然等到了大军赶到的消息。


大军为了追上他,自寿州而来连续赶路多日,已经疲惫不堪,但李逸在此歇整了一日一夜,此刻却精神充沛,他不顾士兵体乏,以“军机不可延误”之由,仅令大军原地休整了一个时辰,便继续连夜赶路。


如此至次日正午时分,兵马歇息进食之际,忽有斥候来报,道是自右侧方发现了除州军的踪迹。


李逸的幕僚正色问:“果真是除州军?可查探清楚了?”


那士兵点头:“的确是自除州而来,军旗兵服做不得假,的确是除州军士,为首者穿的乃是刺史官服。”


李逸道:“既如此,那便在此稍等一等他们。”


他对除州军没什么兴趣,此刻也并不将那位素未谋面的韦刺史放在眼中,但他显然很想亲眼看一看常阔的首级。


大军趁机在此歇息,如此等了一个时辰余,果然见到了赶来的除州大军。


李逸遂下了马车,在两名幕僚的陪同下来至军前,去见那除州刺史。


“下官乃除州刺史韦浚,见过李大将军!”身穿刺史官袍的中年男人朝李逸行礼。


李逸看他一眼,点头,视线很快移到了他身侧士兵手中捧着的匣子上。


中年男人会意,忙道:“下官初次拜见,特备薄礼,还请李大将军过目……”


说着,亲自捧过那沉甸甸的匣子,走向李逸。


却在将要靠近李逸身前之际,被一名幕僚抬手拦下。


那幕僚含笑道:“不如先让某代为观之——”


中年男人从善如流:“请。”


幕僚又谨慎地看了两眼那匣子,才抬手打开。


此刻李逸身侧皆是他的心腹,故而不必担心常阔的首级出现在这里会在军中引起动乱。


到底李逸也不可能在此时,以如此方式宣扬常阔已死的消息。


只需验看一番便罢。


匣子打开,的确是一颗死不瞑目的头颅。


幕僚却眼神一变,立时抬眼看向那捧着匣子的“除州刺史”:“韦刺史怕是认错人了吧!”


李逸闻言立刻上前一步,却也顿时皱眉。


他虽不认得这首级是何许人,但这根本不是常阔!


这除州刺史是什么意思?难道杀错人了?那常阔呢?逃了?!


李逸已觉察出了不对,他身侧的幕僚则直接指向那“除州刺史”,道:“把此人拿下!”


此中怕是有诈!


这幕僚甚是戒备果断,扮作韦浚的金副将在心中骂了一句“晦气”,立刻将匣子扔向李逸,同时拔出了披风下的长刀。


女郎说过,若能借机先擒住李逸,便再好不过!


但女郎也说了,若形势不妙,便不必勉强为之,还须自保为上。


为验看“常阔”人头,李逸身边只有数十名心腹,其他士兵都在十步开外处守着,趁着更多的士兵还未围上来,金副将与身侧士兵一同拔刀,边战边往后退。


不远处,身着除州兵服的常岁宁见状,立刻带人策马上前去救人。


李逸被护着躲往后方,一边怒声下令:“……这些人乃徐氏反贼同党,速速剿之!”


军中各副将校尉闻言一时反应不及。


怎么突然打起来了?


不是除州军吗?怎成了反贼同党?


然军令当前,尚在歇整的大军立时戒备而起,拿起兵器便列队奔涌上前。


却忽听对方军中响起响亮的高喝声:“常大将军在此!尔等是要以下犯上,灭杀副帅吗!”


常大将军?!


众人惊惑之际,果见对方军中一人一马行至阵前,身形魁梧,眉眼威严,正是常阔无疑!


“是副帅!”


“常副帅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