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两个麻烦


                 邺城,王弋光是看着城门楼上的那两个字就头疼。

  权力的滋味让人沉醉,可获得权力的过程却身心疲惫。他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哪怕是受到了极致的压迫,华夏土地上的百姓依旧很少愿意反抗。

  华夏民族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民族,嗜血和安逸这两种完全不搭边的个性居住在同一具身躯之内,连接它们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东西——土地。

  勤劳的华夏人在对抗天地的过程中又领悟出了无数极具智慧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最终成为了上位者维护统治的工具。

  千年的传承将思想烙印在了每个人的血液当中,即便不识字的人在听到某些思想后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这便是文化。

  在文化和土地的双重加持下,华夏百姓为了生存几乎可以克服任何困难。一旦两者失去其一,华夏百姓内心中最嗜血的部分就会启动,就会颠覆这个天下。

  每一次王朝更迭都是因为百姓失去土地引起的,每一次天下大乱都是有人想要泯灭文化导致的。愚蠢的农民和卑劣的文人坚守着这个民族最后的底线,那种意志令人感到颤抖。

  他们也只能、只会坚守底线,如果还能生存下去,农民会过着自己的生活,文人会继续勾心斗角。

  王弋是为数不多为了反抗而反抗的人,认知的差异与时代的局限让他身心疲惫。随着天下诸侯的混战,以文化引领时代的大世家的威望开始逐渐降低。

  这是一件好事,王弋的统治力会加强。这同样也是一件坏事,小世家们的野心被挑动起来,面对这往日霸主级的大世家露出了虎视眈眈的神色。

  双方将要开战,或许已经开战了。这是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的战争模式,双方根本不清楚这场战争会造成什么后果。很不幸,王弋清楚。

  王弋预料到了这么一天早晚会来,他无力阻止,只能被动做出应对。事实上王弋做出的应对非常好,那就是分地,将大小世家的土地尽可能多的剥离出来,平等的削弱双方实力。但王弋同样也明白,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不说,他还将一个怪物提前释放了出来。这个怪物会逐渐长成一头任何人都无法抗衡的凶兽,甚至能和皇权一较高下。它在历史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士绅。

  士绅和世家不同,本质的区别就是朝廷权力阶层被最顶级的世家把持着,小世家没有门路晋升非常困难。科举制却给了士绅一个向上的机会,失败后的小世家将悲哀的发现自己会成为往日自己看不起的百姓的养料,而惨胜的大世家也会从中看到机会,屈服、沦为士绅的一员。

  当然,王弋应该是看不到士绅肆虐的那一天了,可是他都能预见到,百年之后士绅就会获得主动权,再过百年大世家就会向士绅转变。

  商会实名就是他的另一个制衡方式,王弋准备在皇权和士绅之间再创造出一个阶层,大世家的阶层。哪怕必然会分润皇权,以后皇帝甚至都会成为傀儡。可三方势力总要好过两个,有才能的人终究会在三方混战之中找到机会。

  权力啊权力……

  王弋感慨一声,命人驾车进入了邺城。这种事真的没人会教他,他必须自己探索出一条属于他的道路。

  可有时候吧,现实就是那么的操蛋,越担心什么就越来什么。王弋刚刚回家,荀彧就告诉了他两件非常要命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关于曹老板的,曹操发布了“招贤令”不看出身,只论才能,广招天下才子。要命的是这个主张是陈纪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世家同意了曹操这狂妄的观点。

  王弋担心的不是人才会大量聚集在曹操麾下,他真正担心的是人才流失。古今学堂开办已经有些日子了,虽然司马徽等人也在考校和举荐,可他们的标准非常高,等闲想要从古今学堂毕业很困难。

  如今有了曹操这么一个出路,相信不少人会前去洛阳碰一碰运气。

  王弋现在相当于为他人做了嫁衣,被人狠狠的阴了一手。

  第二件事更要命,刘辨似乎是见不得王弋没事做,又给他整了个花活儿!他答应了王弋出席刘宏葬礼的要求,但是由于文陵在洛阳境内,刘辨号召天下诸侯讨伐曹操,让先帝归陵得以安息。

  如今这件事已经传的天下皆知,所有诸侯都在等待王弋的回答。因为刘辨要求了天下诸侯都要来参加,袁绍甚至硬生生停了称帝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