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冀州进行时(一)


                 这个人王弋不认识,也从未见过。

  那人行了一礼说道:“在下韩浩韩元嗣。主公,臣有一策,可让袁绍治下人心大乱。不仅是袁绍,天下诸侯麾下人心皆可大乱。”

  韩浩?王弋一时有些愣神,不知道这家伙怎么和梁习扯上了关系,他不应该是河内郡太守王匡的手下吗?

  韩浩确实应该在河内种田,他能来到这里归根结底是因为张燕的原因。

  原本张燕在黑山发迹后四处劫掠,入侵河内的黑山黄巾是能被韩浩打跑的。

  奈何王弋来到了这个世界,他手下那些人抽张燕抽的太狠,张燕没什么选择的权力,最终将韩浩撵去了并州。

  韩浩很讨厌黄巾,所以只能去太原郡,恰巧被梁习发现,将他推荐给了荀彧,出任别驾属官。

  结果到了冀州之后韩浩发现王弋缺的是种地的人,而不是教种地的人。

  无奈打仗也用不到他,他只得潜心研究如何让粮食增产的方法。

  荀彧作为冀州二把手,议事之前王弋肯定是要和他通气的,这次他带着韩浩来也是因为韩浩规划了一部分冀州改良水系的图。

  王弋没见过韩浩不要紧,但是他的大名可算得上是如雷贯耳,屯田制的发起人之一嘛。

  “讲来。”王弋看着韩浩,心里在盘算是不是应该让荀彧将枣祗给弄过来,毕竟都是颍川同乡,荀彧应该认识吧?

  然而韩浩却用事实告诉王弋,一条计策可以成为定国安邦的良策,也可以成为祸乱天下的毒计。

  在王弋瞠目结舌的表情下,韩浩说出了屯田的构思。

  韩浩可以说是除了王弋麾下核心成员以外最早发现王弋缺粮的人,他本是带着屯田的构思来到冀州的,然而他却发现冀州百姓并不缺粮。笑傲文学

  冀州百姓不缺不代表冀州不缺,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韩浩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粮食产出就那么多,百姓多,州府自然就少。

  屯田制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冀州了,而且韩浩还从中得到了一条恐怖的结论:王弋可能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他可能是一个战争狂人。

  韩浩的想法是对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对战争的理解。

  在韩浩的理念里,一方势力兵事强弱程度拥有能打仗的士卒都是次要的,主要是看能不能打得起仗。

  而王弋现在的做法就是让冀州打得起仗,目前虽然州府入不敷出,但在未来即便是王弋将手上所有的军队都葬送了,很快他便能拉起另一只新的军队,并且拥有充足的粮食补给。

  这种恐怖的战争动员潜力一度让韩浩认为等王弋完成自己的计划,王弋会与全天下为敌!

  时间久了韩浩才发现自己想的过于极端,但耗费自己半生心血的屯田制必然没有用武之地。

  这次王弋遇见的麻烦让韩浩再次看到了希望,虽然已经是一条废案了,那也是自己的心血不是?

  对于计策如何使用韩浩没有任何意见,他心中很清楚这本就不是一条惠民之策,而是争霸天下的基石。

  这块基石垫起的是那高高在上的权力王座,可一旦更方势力进入僵持阶段,这块基石瞬间就会变成统治天下的绊脚石,并且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然而人心总是贪婪的,富过之后很难再回去过曾经的苦日子。

  人性又是极度自私的,当自己的私心能附加在公义之上时,没人会在意所作所为会不会损害到其他人。

  虚伪的正义往往比纯粹的邪恶更伤人,韩浩相信袁绍必然会使用屯田这种计策。而且不止是袁绍,天下间绝大部分诸侯都会使用。

  屯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涸泽而渔,可现在连饭都吃不上,能有鱼吃谁还在乎水干不干呢。

  王弋听完韩浩的建议后一阵头大,他本想着只要自己不提出来,并且限制住了曹操的发展区域,这种不人道的统治手段就不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没想到这一天终于来了,而且还是以这么一种方式。

  并且王弋肯定其余的诸侯都会使用这条计策,如今的天下可没有刘备,孙坚、曹操、袁术、袁绍甚至刘表都会为了源源不断的军粮不惜压榨治下百姓所有的生产潜力,将其逼到极限。

  况且一旦这个口子开了,后世很容易进行学习。

  所有人都看向了王弋,等待他的抉择。

  在不少人眼中,韩浩的计策并不是一个好计策,效果太慢不说,还为敌人凭白解决了后勤问题。

  这简直就是资敌的行为,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然而好在在场的这些人都是聪明人,他们没有出言阻止的原因是韩浩的计策虽然不甚高明,但他们看中了韩浩的战术思路。

  不少人都在心中思索着对策,可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必须要等王弋点头才能进行计划补全,不然一旦计划失败,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沉默良久,王弋最终在僵持与压榨之间选择了后者。

  压榨固然会损伤人口,可僵持也不代表不死人,将所有人一锅端才是王弋的终极想法。

  “这条计策……”王弋犹豫片刻,缓缓说道:“就按照韩元嗣的计策实行吧,诸位有什么补充的吗?”

  “臣有话说。”率先开口的是世家的代表辛毗,这次他却一反常态的没有站在世家那边:“主公,这条计策冒然送给袁绍很可能导致对方怀疑,臣建议不如先找一些世家进行实验。冀州世家已经被主公经营的手上没有多少佃农了,这次不如找些外来世家。外来世家人心不稳,很容易被人拉拢。我们说的任何计策袁绍都会怀疑,但他自己得到的却绝对不会。”

  “臣附议。”荀彧紧接着说道:“凭自己得来的东西终归会对其信任有加。不过这条计策对那些人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我认为应该修改一下。”

  刘晔眼神一眯,沉声说道:“主公,光让他们收粮食显然是不行的,既然被选中的世家注定会背叛,那就不能让他们只带走韩元嗣的计策,还要带走一些我们想让他们带走的东西。”

  刘晔的话王弋没反应过来,但鲁肃却听明白了。/

  “谣言!谣言的传播速度极快,并且只会越传越离奇。佃农们没读过什么书,对此必然会深信不疑,只要我们找些方士弄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其他人治下的百姓很容易被煽动。”

  鲁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甚至还为袁绍规划好了战略:“二袁之间必有大战,可我们不能让这场战争开始的太早。袁绍现在必须西进,让他一位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争霸天下的资本。”

  “马匹。”荀攸再次勾起了嘴角,今天他已经在众人面前笑了很多次了,不过他完全不在乎,这种较智的感觉真的让人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