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生而不凡(第2页)

 这里记载的淮、泗,就是淮河和泗水。

 可能就是这时期,林灵素对和尚产生了刻骨仇恨,尤其是年少时结下的仇恨,才更加的令人刻骨铭心。这也许就是后来得到了徽宗皇帝宠信后,在林灵素的极力撺掇下,差一点儿灭了中国的所有和尚,拆尽了全国所有的寺庙,让和尚绝迹。

 因为那个时候,淮泗流域经常遭遇水患,灾害连年,当地的百姓并不富裕,百姓贫穷,僧道也就好不到哪儿去。

 后来,林灵素就开始远游,进入了西南的蜀地。

 有一天,为了多赶一些路,林灵蘁误入了山里,眼看着天黑了,也没有遇见村落。

 大山里的太阳落得早,夜幕很快就拉上来,淹没了白昼。

 正是深秋季节,山风吹拂,树林呼啸,本来穿戴就不多的林灵蘁又饥又冷。人一挨饿,就没力气,走起路来都困难了。

 这时候,他听见了山林里响起了狼嚎虎啸。打眼向远处望,树林间,草丛里,时不时就出现了许多绿油油的眼睛。

 那些都是猛兽的眼睛。

 林灵蘁的心不觉得揪了起来。

 周围的风声,林声,山鸟的叫声,各种猛兽的嘶吼声,无不撕扯着他的神经。

 当时的林灵蘁还不到二十岁,正胸怀满腔抱负,身处这黑夜沉沉,前路茫茫,难道以及今晚就交代在了这无名山里?

 林灵素顿时心生悲凉。

 可是,那些狼虫虎豹,有的特立独行,有的成群结队,但它们都只是远远地看着林灵蘁,并没有上来攻击他。

 也让林灵蘁感到莫名其妙。

 在黑夜的山林间走了大约半个时辰,迎面遇见了一个道士。

 可能是极度恐惧环境造成的幻觉,见到道士,林灵蘁感到分外亲切。

 而道士见到林灵蘁,上下打量他一番,惊奇地自言自语道:“这位小施主,贫道见你好生眼熟啊?试问,你是怎么半夜三更在这里行走啊?”

 林灵蘁赶忙上前稽首:“晚生为了多赶几步路,误了投宿,误进了深山,正不知道如何是好,所幸碰到了大师傅。”

 “敢问小施主是哪里人呀?”道士问道。

 “晚生是两浙道瓯江永嘉人氏。”林灵蘁说道。

 “你莫不是当年那个林通叟?”道士惊奇地问。

 林灵蘁突然想起来了,这个道士,正是自己五岁时,端午节见过的那个头戴青玉王冠的道士吗?

 他欣喜地告诉道士,自己正是他当年点化过的林通叟。

 “你跟我走吧,你跟我道门渊源深厚,今后一定能达到浑厚的化境。”

 于是,道士就把林灵蘁带回了道观。

 从此,林灵蘁跟着道士在山中修行了六年。

 道士姓赵,待他如父亲一般,教通叟本事,修行道门术法。

 有一天,赵道士突然告诉通叟:“我大限将至,与你暂别,身后的事就托付给你了。”

 果然,七日之后,赵道士就羽化升天了。

 林灵素给赵姓道士沐浴安葬后,摆道场做法事,超度师父。

 安葬了道士后,林灵蘁发现赵道士给他留下了不少的银钱和三本书籍,其中一本就是《神宵天坛玉书》。

 林灵素于是根据这几本书修炼,很快能够行云布雨、策役雷电,察见鬼神,追摄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