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申城见世面

爷爷救的那家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除了爷爷,姚家其他人一概不知。

 姚倩带着两个妹妹到了外公家,还在想着,没有千日防贼的,二婶这个样子,一看就是还有小动作。现在父母不在家,她得好好想想,怎么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事。

 苏外婆看出来了:“倩丫头,你想什么呢?外婆看着,你这一脑门官司啊。”

 姚倩喊了声外婆,又当着外公的面说出来:“爷爷以前救过一个人。这个人现在发达了。他家有个比我大的儿子,可能想跟爷爷做亲家。二婶估计眼红这个亲事,我觉得二婶,有点怪怪的。”

 苏外公自己却闭着眼睛,掐着手指,没多久开口说道:“等老二回家再说。”

 这句话,听得苏外婆心头一跳,别人不了解老头子的话,她可太了解了,这个话,说明里面有事情,需要老二亲自出面处理。

 那这就不是小事了。难道倩丫头真会遇到什么事?

 苏外婆忍不住问:“倩丫头不会有事吧?”

 苏外公很镇定:“放心吧,不会有事。”

 姚倩忍不住问:“外公,不是说‘算人不算己’吗?我这个事,怎么能看出来?”

 苏外公:“大的命运轨迹不容易看。这个事,是个单独的事,用梅花易数算一下能看到。你也说了,这个事有前因,说明已经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那么就能算出来了。”

 姚倩听到这里,还是不懂,她现在能用梅花易数得出卦象,却不知道外公怎么算出变化来的。

 苏外公也知道外孙女的疑惑,又说道:“丫头,不用着急,你现在连大门还没入,早着呢。”

 看到老伴儿的表情,苏外公安慰:“不用担心。那边确实有心思,迟不过今天晚上。”

 苏外婆生气:“就这么着急?”

 苏外公:“兰儿他们两口子出门,谁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旁人怕他们回来了,就来不及了。放心吧。不会有事。让老二处理。”

 苏小舅去大队上工了,还没回来,他的工作关系原本在粮站,被撵回家来,工作关系还在原单位,只是村里看他无处挣工资,便特意给他个挣工分的机会,让他在大队仓库帮着整理渔网。

 这个活可不轻松,那些渔网上,都坠着铅坨子,重的很。

 苏小舅这样干活,一天能挣几个工分,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全看当天出去的渔网多少。

 一般苏小舅也就顶多干上半天。

 不过苏小舅不在家,还有苏外公这个老爷子。

 他便让姚倩端个凳子坐到自己身边,指点她背诵上一段话。

 话分两头,却说苏怀兰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去了申城。

 这一路上,毫无波澜,很顺利便到了申城。

 上午在县城坐上车,到达申城,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了。

 也正好是下班以后。

 还没下车,苏怀兰就看到了苏怀礼父子俩,正站在接人的地方,翘首找人。

 苏怀兰有一年多没见大哥,这次再见,就觉得大哥老了很多。

 看着大哥白了很多的头发,苏怀兰也忍不住心里发酸:“大哥,永辰,你们都来了。”

 她又低头让两个孩子喊人。

 姚德业也喊了声大哥,又对想帮他拎行李的永辰道:“永辰,东西不重,你小姑父常年在船上干活,力气大,这点东西,不用你帮忙。”

 苏怀礼面色带笑,可谁都能看出勉强之意:“哎,我这把年纪了,看我做得什么事……”

 姚德业劝着:“大哥,这怎么能怪你呢。”

 苏怀兰也说:“我们来看看世面,长长见识。要不然这一趟也不过来了。爹在家里,也惦记你们,我也就顺便来看看。”

 坐上公交车,他们一路到了苏怀礼的家。

 申城的房子紧张,只是苏家老爷子不是普通人。

 苏怀礼夫妻带着两个孩子,刚去申城落脚那年,便由老爷子出钱,做主让他们买了一个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

 苏外公当年也当着几个孩子的面,把话说清楚了:“这算是提前分家,分给老大的那一份。家里剩下的,下面几个小的分,以后就没有老大的份儿了。”

 大儿媳章元荣,娘家早没什么人了,她在动乱年代嫁给苏怀礼,两口子关系融洽,她也打心底里感激公公的深谋远虑。

 这二层小楼听起来很大,其实并不是那种花园洋房,在解放前,也就是家境殷实的人家住的。

 只有一个前院,院子不大,靠西边搭了一个棚子,底下堆放着些杂物。这人坐在客厅里说话,声音大点,大门外都能听见,可见院子有多小。

 进了房门,一楼是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外加一间卧室,这是苏怀礼两口子,预备着爹娘来养老,他们两老住一楼,不用爬楼梯,当年特意选了个一楼带卧室的房子;

 二楼四间卧室,一个卫生间,其中一个卧室也不是正经卧室,申城人一般都叫亭子间,阴暗狭小,搁以前,是给家里帮佣住的地方,现在用来堆放东西。

 这个年代住房紧张,苏怀礼一家三代六口人,住这样的房子,那算是条件很好了。

 当年申城解放,他分在辖区公安局,他的那批同事,分的可都是弄堂房子,几口人挤一间房的,大有人在。

 苏怀兰一家四口,进了大哥家,大嫂章元荣带着儿媳妇孟安安,还在家里收拾整理。

 大哥家里的孙辈,都已经有了两个,一个比姚月大一岁,一个比姚月小一岁,都是男娃,调皮的很,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大嫂在街道上班,那个废品收购站的临时工,就是大嫂章元荣给张罗到的。

 进了门,一时间互相问候,大嫂和侄子侄媳妇,苏怀兰更是好几年都没见过了。

 章元荣:“兰妹,妹夫,饭菜都准备好了,我看着时间差不多了,都摆上桌了。”

 两个小孙子,大的叫豆豆,小的叫包包,连在一起就是“豆包”,老大出生的时候,那饿肚子的时节刚过去,家里人都盼着,以后不再饿肚子,便委婉的起了个小名叫豆豆。

 两个孩子,此时都乖乖坐着,眼睛时不时盯着桌上的饭菜。

 苏怀兰一看就知道,大嫂真心欢迎他们一家,连两个小孙子,都一起饿着肚子等他们。

 苏怀兰:“大嫂,还有侄媳妇,咱们也别客气了,我们洗个手,赶紧吃饭吧。瞧两个孩子给饿得,眼巴巴望着桌子,也不给饭吃,奶奶和妈妈不对,是不是啊,两个小乖乖!”

 她后面这句话是哄着两个孩子说的。

 章元荣忙让两个孩子喊人:“这是姑奶奶,还有姑爷爷。”

 众人认亲结束,一家人总算是都坐了下来,吃上了晚饭。

 章元荣又解释:“永静家里住的远,她说了,等到星期天再带着孩子过来,看看小姑一家。今天赶不过来了。”

 苏永静是大哥家的小闺女,早在荒年前结的婚,比她哥哥苏永辰结婚还早两年,一个孩子倒是比豆豆还大两岁。

 一时又说起家里老人的身体。

 苏怀礼感叹:“前几年,幸亏家里帮衬着换了些粮食,那些海鲜干货,真是帮了大忙。我们家还好,永静婆家日子紧张,要不是贴补他们些东西,那几年怕是过不去!”

 苏怀兰忙说:“大哥,你这样说,可就太客气了。谁家没个难处,自家兄弟姐妹说这些,就见外了。”

 那边孟安安招呼两个孩子吃饭,又跟孩子介绍姚继宗和姚月兄妹俩:“这是小叔叔,这是小姑姑……”

 姚继宗拉拉苏怀兰的袖子:“妈,我这么小,就是叔叔了。”

 苏怀兰笑:“我是姑奶奶,你当然是叔叔啊!”

 苏怀礼感叹:“爹也是四世同堂,可惜啊,两个孩子小,等他们再大点,就带他们两个回去,给爹娘看看。”

 一顿饭吃完收拾好,苏怀兰将带来的礼物交给了大嫂,这才坐下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