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青啊 作品

第30章 丰收三千斤小麦!全年食无忧

 司辰将麦子拉回去村里的晒谷场,将车斗子摇起来,卸货。 

 而后,又跑了两趟,在司建华帮忙下,将自家全部的麦子都拉了回来。 

 无论是牛车还是四轮车装麦子,码放时都是麦头朝里,让麦子一层一层压住彼此,这是一个力量的相互作用,彼此咬紧。 

 这年头,车斗子里码放麦子,是一门相当有学问的手艺。 

 司辰趁机赶紧跑回家,将脱粒机推了过来。 

 脱粒机下面有四个铁轮子,推着走,倒也方便。 

 后面跟来的万虹,抱着一大捆蛇皮袋子。 

 她还想留下来帮忙,司老太道: 

 “不用!你快回去,看着娃娃们。” 

 村里的晒谷场,是集体使用的,很大,足足有一个足球场大小。 

 旁边,就是村集体的大院。 

 每年到了农忙季节,人们抢收麦子、黍子、高粱、玉米等,都需要用到晒谷场。 

 并且,秸秆作物收回来,是需要铺开在地上,碾压脱粒的。 

 这年头,大部分人家都是牛马驴等牲畜,拉着石碾子,在上面一圈一圈地碾,脱粒。 

 效率很慢,牲畜还会拉粪便,还得跟在后面时不时清理一下。 

 一次碾不干净,还必须二次碾压,脱粒。 

 也有少数人家买得起拖拉机,或者村集体拖拉机给大家碾,就在车头后面挂着一个大大的石碾子,效率何止翻倍! 

 即便如此,有时候,一家一家的还排不上队。 

 因此,大家晚上都在通宵忙碌。 

 司家村这个晒谷场,就在村集体旁边。 

 会从村集体牵电线出来,一个灯泡,接上去,顶在高高的木杆子上。 

 司辰他们在忙的时候,常住村集体大院的钱会计,赶紧帮忙接好线,上了一个100瓦的灯泡。 

 空旷的地方,没有这个瓦数,根本照不亮。 

 司辰乐呵呵道谢,给人家递烟: 

 “钱会计,谢谢您了。” 

 “害,客气啥!”钱会计秀气一笑,问: 

 “你那是个啥机械?” 

 不止是他,围观的村民们,也都好奇极了! 

 这会子都吃过晚饭了,正是出来乘凉的时间。 

 有方才见识过收割机的村民,也有新围拢过来的,自发围了一个圈,等着看呢! 

 “脱粒机。”司辰说着,将脱粒机发动起来。 

 他抱着一捧麦子,放入。 

 柴油机的轰鸣声中,麦秆走麦秆的管道,麦子走麦子的管道。 

 司老太手中一个蛇皮袋,在麦子出口,接得不亦乐乎。 

 周围村民,简直惊呆了! 

 卧槽! 

 还有此等妖器! 

 没多久,司建华家的麦子,也拉到了晒谷场,就在司辰他们家旁边。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他媳妇儿刘春花、次子司奎。 

 司笑笑见司乐天去医院陪嫂子了,晚饭后,着急忙慌踩着二哥的自行车,也麻利滴去医院陪宋倩倩了。 

 实则,她就是躲农活儿呢,不想面对明天一天要人命的割麦子! 

 弯着腰、顶着烈日,一镰刀一镰刀割麦子,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何止累成狗? 

 光是被烈日炙烤,都要脱一层皮。 

 字面意思的脱一层皮,晒得胳膊、脖子都起水泡。 

 疼得要死! 

 水泡破裂才是最疼的,大概五天左右,长出新皮肤,掉一层老化的角质层。 

 简直要人命! 

 司建华眼疾手快,赶紧过来接过司老太手中蛇皮袋: 

 “婶子,您快回去歇着,有我呢!” 

 司老太嘿嘿一笑,一脸的没玩够: 

 “没事儿,接麦子呢,谁不乐意看?” 

 别说,收获季节哗啦啦接到一颗颗的麦子,那可是绝对的治愈! 

 这年头,谁不是想要一口香喷喷的白面馍馍? 

 精细粮,这可是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精细粮啊! 

 围观的村民,有人上前,问:“司辰,你这脱粒机,出工一次,咋收费?” 

 “建军伯,这个,按照钟头收费,一个钟头10块钱。”司辰声音很大,说给众人听的。 

 司建军憨厚一笑,抽着旱烟,后退了。 

 司辰心里清楚,不是他要问,是后面的人要问。 

 司建军家里五个小子、三个儿媳妇呢,十亩麦子,收割起来根本不发愁。 

 这一晚,司辰家的麦子,司建华家的麦子,全部脱粒! 

 就连麦秆,都垒了起来! 

 司家村今年圆润、崭新的两朵“蘑菇”——新麦秸脊。 

 第一朵,是司辰家的,第二朵,便是司建华家的。 

 那家伙,堪称极速! 

 凌晨12点,司辰才将麦子、拖拉机、农具等,全部搬运回家。 

 司家村的麦子,不属于高产的,一亩地,大概产麦600-700斤。 

 跟后世那种千斤亩产的,没有可比性。 

 司辰家今年的五亩地,其实是司建华给帮忙种上的。 

 后期管理,万虹也不是很会,毕竟,这是男人的活儿。 

 因此,司辰估摸着,他家今年的麦子,应该只有三千斤,不能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