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不语 作品

第五百四十四章 解决矛盾的非常规手段(第2页)

  牟斌人有点懵,抬起头望着李璋道:“公公您的意思是……”

  李璋脸上多了几分坚毅之色,也到了他在牟斌面前立威的时候,他冷冷道:“就这么说吧,你们所做的事,看起来是漂亮,但却将蔡国公摆在了不仁不义的立场上,旁人都会觉得蔡国公为了那点蝇头小利,连大是大非的立场都不顾了。”

  “是卑职失察。”牟斌道,“让下面的人胡作非为了!”

  李璋道:“但是弟兄们也都是想做事的,好心办坏事,还是可以理解的。”

  “公公……”

  牟斌被李璋这来回拉扯,感觉自己内心也是在一上一下,有点大起大落的意思。

  他很想问,公公把意思赶紧说明,我经不起这么吓唬。

  李璋语气变得和缓道:“蔡国公需要能下得来台,陛下也需要找回面子,朝野对此事非议太多了,但若是本地官绅主动拿银子给蔡国公来造船,如此和解的话,那就最好不过。”

  “是,卑职这就去吩咐。”牟斌听明白了。

  这还是要牺牲锦衣卫的利益,去成全张周的名声,也要成全皇帝明君的名声。

  当皇帝的,不能被人认为是昏君,毕竟用皇权去侵占官绅财产,会惹来很不好的名声。

  李璋摇头道:“忘了咱家先前说的?手下的人,做了事,也要得到一些回报。但要是想一次占个几十万两,他们敢伸这手,也要考虑一下吃饭抱婆娘的手还想不想要了!白银五万两,不能再多了。”

  牟斌到此时,已经彻底听懂了。

  牟斌道:“那意思是,除了五万两之外的,都要退回去?”

  “嗯。”李璋点头,“记住,只有五万两,多一两要唯你是问!这五万两你们怎么分配,咱家不关心,但只要不超出这数字,再大的事情,咱家也能替你们给兜住!大不了咱家用这颗脑袋去兜!但要是你们阳奉阴违,可别说……咱家事前未好言提醒。”

  牟斌登时有了底气,道:“卑职明白了。”

  李璋摆摆手道:“你就不该留在这里,回你的永平府去,记住消息不可外泄。蔡国公是要面子的,陛下也需要这个面子……能不能把事办好,就看你的了。”

  “是。”牟斌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欣然。

  急忙起身去办事了。

  ……

  ……

  “公公,真就给他们五万两?”在牟斌走之后,李璋帐篷里走出个十几岁的小太监,显得很机灵。

  显然他先前一直都在旁听。

  李璋看到这小太监,眼神柔和了不少,招呼小太监过去把他的玉如意拿过来。

  “这是陛下赏赐的,咱家随时都带在身边,平时看看,也就记得自己不能辜负皇恩。”李璋道。

  小太监笑道:“公公深得陛下心意,才会一飞冲天。”

  “这不是一飞冲天,是平时的积累,眼下这差事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闹不好连脖子上吃饭的玩意都保不住。”李璋倒好似看透了局势。

  皇帝为什么不让别人来当此差事,而让他李璋来,就是知道他李璋跟李荣的利益在很多时候是共通的。

  能把背后的关系给平衡好。

  而萧敬等人来,绝对不会像他这样,想的是息事宁人。

  “五万两而已,这责任咱家还担得起,要是真用这五万两把事给摆平,上上下下都没意见,那咱家做的事便有意义。”李璋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却好像从来不把这种脸色展现给外人知晓一般。

  ……

  ……

  李璋当晚就去拜访了张周。

  虽然他私下做了决定,但在一些大事上,他还是要征得张周的同意,虽然他自己也觉得自己这么做有点先斩后奏的意思,但这也是身为皇帝使节该有的风范。

  是说给你张周办事,但我是皇帝派来的,我也不用每件事都听你的。

  不是说不给你面子。

  而是充分为你的名声着想,这样出了什么事情,才由我们来承担……这不就是之前李荣吩咐牟斌办事的依据?连李荣都知道主动背责任,我李璋也可以。

  “李公公,你说要给锦衣卫五万两银子,来换取他们退出永平府的地界?”张周笑道。

  “是此意,也并非此意。”李璋道,“您开矿的事,绝对不会影响到这一点,锦衣卫也还是会协同于您,只是不再为难那些本地的豪绅大户,让他们可以太平过日子。”

  张周道:“可要是如此,不怕本地的官绅事后反悔,觉得花出的银子不值?”

  李璋拿出狠辣的一面道:“若谁事后不服,就该让他们知道后果。”

  “嗯。”张周点头道,“五万两,加上三十万两,那也是让本地官绅大吐血,可如此也没让他们换得除投资船厂之外的其它好处,一两年之内,容易让他们心生怨恨啊。”

  李璋道:“都是为陛下效命。”

  “好。”

  张周笑了笑。

  这个李璋,看起来不苟言笑的,张周突然也觉得,似乎此人在做事上比李荣还要有特点。

  不是那种一味追求老好人的名声,有点敢作敢当的意思,但也因为才刚认识,还不好下定论。

  毕竟李璋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以张周所了解的李璋,只是在《孝宗实录》中出现过几次,总是去做一些辛苦差事的,写史书的人也不会把一个太监的事迹去格外彰显,这就会让张周对此人了解不够。

  “那五万两,是有点不够了。”张周道。

  李璋问道:“蔡国公您是说,还要加一些?”

  张周笑着摇头道:“银子就那么多,但在开矿和造船等事上,还应该再分他们一些好处。都是为天子效命办事的,这银子也不是我来出,是靠他们辛勤劳动所得……看个矿山什么的,只是拿一点津贴,还是少了点,尤其锦衣卫那么多弟兄。”

  李璋此时也深切认识到,张周可不是愣头青。

  明明已经给锦衣卫五万两银子了,张周还舍得再从别的地方找补一些,送给锦衣卫当礼物,这就很懂得收买人心。

  如此一来,等于是先给锦衣卫一堆甜枣吃,然后一棒子打回来,甜枣收回之后,再一颗一颗还回去……

  锦衣卫感受到这种恩威,对张周也会死心塌地。

  除了张周要逐渐认识李璋,李璋也在逐渐去认识张周,二人算是互相了解加深印象的过程。

  “就是不知道朝中那些参劾我的人,如何评价此事。”张周笑道。

  李璋道:“蔡国公从始至终都未出面,您实在不必担心,下面的人会把事情给摆平。”

  张周笑道:“那我就先谢谢李公公了。以后合作愉快。”

  ……

  ……

  李璋的上奏,跟朝中大批参劾锦衣卫的奏疏,近乎是同时递送到朱祐樘的手上。

  朝中大臣现在也知道不能随便去针对张周,那就从剪除张周的羽翼,拔张周的门牙开始。

  有人是针对张周身边的人臣武将,有的则直接从锦衣卫入手……让锦衣卫老实本分,那以后张周做什么事都会掣肘,张周就没办法去兴风作浪。

  “他们真是不自量力。”

  朱祐樘本来见到那些参劾奏疏,还有些生气,但在看到李璋的密奏之后,登时心情大好。

  萧敬问道:“陛下,这是何意?”

  朱祐樘道:“连永平府被针对那群人,都知道要用秉宽的威势,愿意给秉宽造船出银子,朝中人却以为秉宽把全天下人都得罪了,还拿朕身边的利器锦衣卫开刀。他们这是不知道朕的手段如何!传旨,让秉宽即刻回京,就说是回来跟朝中大臣对质的……等见了面,看他们如何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