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2页)





    既然几位领导这么看重自己,林致远也就不再假谦虚了,他接过白曙光递过来的材料,认真的翻看起来,白曙光在旁边简单的介绍了几句,“小林,之所以谈判工作还没有正式展开,是因为我们在选择项目上遇到了难题。你也知道,我们革钢和沪钢不一样,引进设备只能自筹资金,一分钱要掰两半花,必须要精打细算。以革钢目前的外汇数额来说,我们只能引进一条生产线。”




    林致远听明白了,这些领导遇到的是什么难题?




    现在革钢的领导层已经达成共识,一定要引进先进设备,这一点没有争议了。




    但是在引进具体哪个项目的设备时,领导层意见没有统一。




    几位副总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有的说应该从基础项目做起,引进炼钢或者炼铁的全新生产线,有的则要求引进东国先进的高炉技术,有的选择了板材生产线,有的选择了型材......




    总之,想法五花八门,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几位副总又都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张南方也很头疼,又把这个难题踢回到白曙光这里,让他拿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项目出来。




    白曙光心里跟明镜一样,他知道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革钢的每位副总经理都是身经百战之辈,都是从厂长干起来的,他们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比如有的是从炼钢厂起家,有的是从厚板厂提拔起来的。




    人人都想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谋好处,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可是一个烫手山芋,项目选择不好会得罪一大批人。




    所以这屋里三个领导才会让林致远帮他们参谋。




    除了他们认为林志林致远确实有点水平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敢说话、胆子大的年轻人简直就是最好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