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南下


  等到井上辘轳安装完毕,朱由校亲手从井中摇出了第一桶水。

  在一片如雷的欢呼声中,大明第一口用上了水泥管道做为井壁的水井,正式宣告诞生。

  围观的人们都激动不已,止不住议论纷纷。

  一大哥骄傲说:“鹅敢说,咱大明现在的打井技艺,绝对天下无敌!”

  一老者接话:“谁说不是呢!要按照以前打井的老方法,从挖掘、出水、固壁到筑井口一系列流程下来,就眼前这口井的深度,不说两月,至少也得一月半吧!”

  一小弟兴奋不已:“就是就是!如今用火牛打井和水泥管固壁,双管齐下,两天不到一口井就打好了!小弟我真的心甘情愿献上膝盖!”

  一大姐比那小弟还兴奋。

  “姐姐我就喜欢看那火牛打井,每一次的冲击力都那么大,那么到位,犹如猛龙冲撞!那力度,那声响,听着就很享受!”

  “尤其是看到井口打通出水的时候,喷出好多!喷得好高!都给姐姐我看热了!”

  大姐语出惊人,周围汉子闻言都惊讶不已。

  这都什么虎狼之词!

  大家纷纷转头循声看去,见这大姐不仅有几分姿色,而且还颇具风韵。

  当中有认识她的人,更是忍不住出声。

  “咦!这不是怡红楼的凤姐吗?她竟然跑这么大老远来,就为了看火牛打井!是大家都满足不了她了吗?”

  “兄弟们,不能让凤姐满足,在场的各位都有责任!”

  汉子们说着一阵笑闹起来。

  这火牛打井,管道下井,都是无比新鲜的事情。

  前来围观的,不仅有辅助打井的民夫,还有不少城内的居民。

  此刻,大家热热闹闹,脸上都洋溢着笑脸。

  看着百姓们因生产技术的提高而产生的幸福和自豪感,朱由校感到很欣慰。

  新式打井法,若能山陕两省全面推广,定能很快解决灾民们的饮水问题。

  只是此事目前还有一个极大的条件限制,那就是火牛太少。

  他当即对吴淳夫下令。

  “吴爱卿,你们工部要抓紧多生产一批火牛,尽快送来山陕两地打井,早日解决两地灾民饮水困难的问题。”

  “老臣遵旨!”

  其实不用吩咐,吴淳夫也知道火牛的用处有多大,自从火牛改进之后,工部就一直在夜以继日的抓紧生产。

  现在新的打井方式已经成功施行,他回头就下令让工部将已经生产出来的火牛,第一时间送到山西。

  朱由校吩咐完后,直接离开了。

  一路之上,他的脑子在不停运转。

  如今水泥研究完成,火牛加水泥管筑井方式顺利推行,其他以工代赈的工作也都进展得井井有条。

  在大同的事情基本告一段落,他想也该是时候离开了。

  山陕大旱,饮水问题只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没有了果腹的粮食,饥荒才是最主要的问题。

  还是得想办法多搞粮食!

  朱由校思索间,忽听得轰隆声响,停下了脚步。

  循声望去,遥见南方的天空,阴云密布,隐有雷电闪耀其间,不由双眼一眯。

  藩王有粮呀!

  一个福王跌倒,整个河南的百姓都能吃饱了。

  这接下来不是还有晋王、沈王、潞王等等诸多藩王嘛。

  咱大明朝啥都可以缺,就是偏偏不缺藩王!

  只要朕的镰刀挥得快,藩王全都是大明的韭菜。

  “魏大伴,传令下去,休整一天,明日择吉时,启程下太原。”

  “奴婢遵旨!”魏忠贤立即转身去吩咐人传达命令。

  次日正是天启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辰时三刻,圣驾启程出了大同南门,望太原而去。

  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和大同同知等一众官员恭送圣驾出十里外,才返回。

  吴淳夫感觉工部大展拳脚高光时刻即将到来,继续留在大同,乐呵呵地主持工作。

  户部郭老抠,手握一打欠条,只觉钱途一片灰暗,耷拉着个老脸,随驾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