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情况好像有些不太对


  招抚的事情,交给其他人去做明显是不合适的。

  所以在朝会结束之后,向朱由校请示了具体要求之后,魏忠贤便带着一队人马,往陕西去了。

  而朱由校本人,则是抽空去忠贤军校去了一趟。

  第一批的宣武郎如今已经培训结束,大部分都被调到了京营之中任职。

  留下来的约有五百人,他们除了会被重点培养以外,还要肩负起第二批宣武郎的培训。

  第二批宣武郎的培训,比第一批更加细致,培训教材也变的更加完善。

  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不同,又被分成了五十个班,每个班六十人,总计三千人。

  如鮥瞳,他现在就摇身一变,从受训者,变成了施训者。

  每一天,他都要游走在不同的教室中,讲述跟随朱由校南下时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

  站在教室外面,朱由校看着讲台上正滔滔不绝的鮥瞳,向身边的张维贤随口问道。

  “这一批,还要多久能够下放军队?”

  张维贤胸有成竹的答道:“回陛下,最多一个月即可!”

  宣武郎的好处,不止是卢象升体会到了,作为武勋,他更能明白这些人进入军队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以往,大明的士兵眼里都是只有自家主将的。

  不!

  不止是大明的士兵!

  如果往前翻的话,汉朝、唐朝、宋朝,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军队都是如此!

  而这,也是朝廷忌惮和打压武将的根本原因!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了!

  只要主将一声令下,造反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但是随着这些宣武郎下放到军队之后,他们会在不知不觉间,对士兵进行潜移默化,改变士兵们的认知。

  而这样的情况,不止是对朝廷有利,对于领兵的武将来说,更加有利!

  打消了朝廷的疑虑,主将的前程才能更加光明!

  除非,那领兵的将领压根儿就没安什么好心思。

  对于这样的人,更该派宣武郎过去,早一日发现,早一日处理,也能避免酿成难以挽回的祸患。ŴŴŴ.ßĨQÚbu.net

  现在是二月初,再过一个月,便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

  一切都还来得及。

  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就又去了东厂里的火器坊。

  他曾在朝会上说,开冻之时,便是向建奴开战之时。

  最多到三月底,大军就要开拔出发。

  在这之前,有些事情,也到了该做的时候。

  迫击炮虽然足够方便,但还无法让他彻底安心。

  火力不足恐惧症,似乎是每一个华夏人都有的毛病,朱由校也不例外。

  巡视了一番劳作的匠人,朱由校在徐光启的值房里,用一炷香的功夫,画了张图纸出来。

  “来,试试能不能把这个造出来!”

  徐光启盯着图纸看了好半晌,眉头微微皱起,有些不解的问道。

  “陛下!”

  “臣怎么感觉这东西跟一窝蜂有点儿相似?”

  朱由校笑了:“你可以把这东西理解成一窝蜂的升级版!”

  一窝蜂,这个名字很形象,类似于现代的多管火箭炮,即一具发射器中带有多发火箭弹。

  大明的一窝蜂,从三连发的神机箭,到上百发的百虎齐奔等,有多种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