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页)

正在太后宫中为太后梳头的白家七嫂俞皎,在与太后一同听闻禀报后,她轻轻唤了一声:“姑姑。。。。。。”

带着哀求。

太后立即制止了她即将要开口的话,疲惫地道:“可一不可二,第一次哀家出头,是因为念及惟墉的辛苦。”

“第二次哀家再出头,那就是对惟墉的私情。皎皎,眼前的情况,哀家无能为力。”

俞皎跪到地上:“姑姑能拖着病体回宫救下祖父,皎皎已是万分感激,姑姑的为难,皎皎晓得的。”

太后取下沉重的凤钗,轻轻搁到妆案上:“皎皎,你也去吧!别忘了你是将门之后,要为这个身份而自豪,并努力去践行一个将门之后该有的担当。”

“你父亲软弱得不行,俞家空有将门名头,却只是在朝堂吃闲饭的主儿,真是糟蹋了那一身威风凛凛的戎装。”

“希望在下次再见到哀家的皎皎时,你已承袭了俞家的血脉风骨,长成一位了不得的大人。”

俞皎磕了三个响头,郑重地道:“皎皎叩拜陈三愿,一愿姑姑凤体康健,欢乐常在;二愿政治清明,朝无奸佞,三愿天下太平,河清海晏。”

“姑姑请放心,俞家先祖的风骨与气节不会断了传承,皎皎会用性命,去践行先祖的遗训!”

“终有一日,皎皎会让百姓在谈起俞家时,想到的不是平庸软弱,而是铁骨铮铮的气节!”

最后,她擦去眼角的泪水,再抬头时,眉眼已见锋芒。

乱世之中活着的人,多数都在苟且偷安。

她曾经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但见姑姑鬓间的白发,还有那眼角未干的泪痕时,她知道自己该长大了。

长成姑姑希翼的样子。

长成九泉之下的夫君也会为她自豪的样子。

拜别太后前,她说:“姑姑,万望您保重凤体,等皎皎的捷讯传来。”

短短几字,铿锵有力,重若千钧。

太后望着俞皎的身影渐行渐远,缩成一个小圆点,消失在宫门处。

她轻喟:“这个乱世,究竟要造就多少悲剧?究竟要产生多少苦命的孩子才肯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