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janRW 作品

第二百八十四章 苏富比与佳士得


                 “你刚才在跟谁facetime呢?我打了好几个打不进来。”

  走在梅费尔新邦德街与布鲁克街的交汇处,韩易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

  这一次发来视频聊天请求的,是芭芭拉-帕文。

  正巧,韩易的右手边,就是一家维多利亚的秘密专卖店。

  “你看。”没有正面回答芭芭拉的问题,韩易将手机一偏,给匈牙利超模展示专卖店的橱窗,“我找了好半天,没看见你。”

  “怎么可能看得见我,这外面挂的都是带翅膀的天使造型。”留意到韩易身后步履匆忙,不时投来好奇目光的行人,芭芭拉下意识地拢了拢身上的浴袍。倒也没有露出什么敏感部位,但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审视,还是让她感觉有点不太自在,“为什么每次跟伱facetime,你都在街上闲逛啊?”

  “恰恰相反,每次跟你facetime,你都在房间里休息。”韩易翻翻眼皮,调侃道,“这让我对你的工作强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摄影团队的航班晚点了,我能有什么办法呢?”芭芭拉并不着恼,毕竟她与韩易的日常就是互相拆台,“别转移话题……刚才跟谁facetime,快让我八卦一下。”

  “第三个。”

  “第三个……噢。”

  芭芭拉愣了愣神,但很快便回忆起了只有她俩才懂的秘密代号。

  “还是不肯跟我透露真实姓名?”

  “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韩易梗起脖子,一副随时准备慷慨就义的模样。虽然跟芭芭拉无话不谈,但对于徐忆如、赵宥真,特别是麦迪逊-比尔的身份,他一直是守口如瓶。

  旗下签约艺人追着自己啃这件事,肯定不能被第三个人知道。

  “总有一天会被我发现的。”芭芭拉右手比出一把手枪,指着屏幕。

  “为什么非得发现?”

  “供理论研究之用。”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芭芭拉其实没有半点深究的想法。

  因为,她很喜欢跟韩易聊天,可每次想起这个男人居然有三个……

  芭芭拉就想从屏幕里探出头来,把他一口咬死。

  可恶至极的现代唐璜。

  “什么样的研究?”韩易缩缩脖子,“你看起来像是准备好把我给切片的样子。”

  “ohyouhavenoidea。”

  “what?”

  “没事。”

  芭芭拉深吸一口气,不去看屏幕里的韩易。她对着浴室的镜子一边拨弄头发,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所以……你现在准备去干什么?”

  “去参加弗里兹艺术展……不对,确切地说,我不参加弗里兹艺术展。”

  “什么意思?”芭芭拉皱皱眉头,视线转回手机上,有些疑惑。

  “我不会去参加展会,因为那里没什么值得我留意的好东西。”韩易耸耸肩,“但我会借这个机会,到伦敦的苏富比和佳士得总部看看。”

  “有拍卖?”

  “有,但那不是我要去的地方。”

  韩易冲画面那头的芭芭拉绽出一个笑容。

  “我要去体验一种……我也是这两天才知道存在的活动。”

  “什么活动?”

  “内购。”

  内购,privatesales,顾名思义,就是卖方在不公开物品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拍卖行,与买方之间直接达成购买协议。私人导览、闭门出售、匿名购买,内购可能是拍卖行能够提供的所有服务中,最神秘,也最有趣的那一个。

  艺术品收藏,是人类累积财富的一种原始而重要的方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上古时期。统治者或宗教领袖在寺庙、宫殿、坟墓和其他崇高场所存放具有艺术价值的物品,用以展示拥有者的权势、地位与荣耀。

  而在西方社会,自亚历山大卒于巴比伦始,至罗马共和国前146年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终,这后世称为希腊化时期的177年,见证了艺术品收藏行业的真正兴起。在此期间,地中海东部沿岸的各国,都沉迷于古希腊的艺术。一大批富有的狂热收藏家,委托冒险者帮他们从希腊带回各类珍稀的艺术作品——或者很多时候,它们的复制品。与此同时,居住在亚历山大、罗得岛、别迦摩、安条克和罗马的贵族,也开始大量使用精美的青铜雕像、石雕和陶器等奢侈品来装饰他们的房屋和花园。

  罗马帝国建立之后,各大城市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艺术市场,将艺术品收藏行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全民热衷、全民讨论、全民收藏,这一现象在奥古斯都和哈德良统治期间尤为明显。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罢黜之后,艺术品收藏随着中世纪的到来,陷入了长达八百年的沉寂。直到但丁、彼特拉克与乔托现世,文艺复兴的大幕开启,收藏行业才重新活跃起来。这一时期,现代博物馆在意大利北部出现,艺术收藏变得理论化、体系化,委托创作艺术品,或者购买大量古董收藏的行为,也开始与行为人的审美品位、学识渊博程度和社会地位产生直接联系。

  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曼图亚的冈萨加家族、乌尔比诺的蒙特菲尔特罗斯家族、费拉拉的埃斯蒂斯家族,当然,还有科莫的卢西尼家族,成为了世人津津乐道的阔绰收藏家。通过考古学家对古迹的发掘,手工匠人对古董碎片的加工与修复,以及委托艺术家进行希腊化文物复制等三种方式,这些家族不仅成为了古代艺术的继承者,也成为了新文艺的开拓者。

  thegodfathersoftherenaissance。

  文艺复兴的教父。

  世人赋予美第奇家族的这一历史评价,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后来者的收藏欲望。十六世纪,私人工作室、家族博物馆、商业画廊蔚然成风,专门服务欧洲最富有的一帮权势人物。十七世纪,整个欧洲,从最西边的伊比利亚联盟,到最东边的莫斯科公国,已经没有对艺术收藏无动于衷的君主、贵族和巨贾了。

  路易十四时期的财政部长让-巴蒂斯特-科尔伯特、法国最著名的红衣主教兼缁衣宰相黎塞留和马扎林、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威廉、西班牙王国的腓力三世与四世、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第十四代阿伦德尔伯爵托马斯-霍华德、英王查理一世,还有瑞典的克里斯蒂娜女王,这些伟大的政治人物,都不吝巨资进行艺术赞助和藏品收集,不光是在当世展现他们的财富与实力,更是为了让后世通过这些不会褪色的传世宝物,永远记住他们的声名。

  当一种高端消费行为普及到这种地步,势必会引发涓滴效应——与金钱无关的涓滴效应。先是国王和贵族热衷,然后是银行家与商人效仿,再是想要跻身上流阶层的新晋富豪大举跟风,到了十八世纪,想要购买艺术品的人,已经多到无法让卖家一对一服务。

  消费者必须聚在一起,争相竞价,以期自己挣来的财富,可以击败其他虎视眈眈的对手。人们很快发现,不只是购买艺术品能够带来身心的愉悦,竞价叫卖本身,也能给胜者提供足量的关注,和随之而来的话题度、曝光度与荣誉感。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项剥离了全部伪装,仅以金钱来决胜负的“绅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