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此人也可以直接交给衙门(第2页)

  那就是薛凡虽然交到衙门去处理,也不可能让他活着离开。

  因为他知道的事情有点儿多,若不是九弟为了案件的需要,恐怕在这里就将人解决了。

  处理一个薛凡对于墨初寒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孟怀宁那里定了案,就到了薛凡的死期。

  王林的老娘去允城报官,官差赶来州府抓人也需要一些时间。

  墨家兄弟在官府的人没到以前是不可能离开这里的,墨玖晔就趁着这个时间,将两家京鲜楼仔仔细细搜查了一番。

  也因此,他得到了一颗暂时的定心丸。

  他在搜查薛凡居住房间的时候,发现书桌的抽屉里面有几封他与京城那边往来的书信。

  跟他通信的都是他的父亲薛晋川,内容也都是和捉拿墨玖晔有关。

  薛晋川的意思是,让薛凡到了西北以后先派人调查墨家的具体情况,然后再制定捉拿墨玖晔的计划。

  还有,就是薛晋川催促薛凡向他汇报其在西北了解到的情况。

  而且从薛晋川写信的语气中可以判断,他对这个儿子并不是很放心,时刻会提醒他要听自己的话,不要自以为是的去做事。

  由此可见,薛凡并没有按照薛晋川的叮嘱去调查,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

  他这样想必也是立功心切,自以为想出了个好的计策,利用唐明睿买凶杀人断了墨家的收入,岂不知,这办法在墨玖晔看来简直就滑稽的很。

  薛家也真是,派这么一个没有脑子的人来办事,不但没有成功还这么快就败露了心思……

  不知道是王林的老母动作太慢,还是孟怀宁那边安排其他事情耽误了,允城县衙的官差赶过来抓人的时候,时间已经临近傍晚。

  京鲜楼忽然唱了空城计,这也成了州府内百姓一个下午的谈资。

  百姓们议论京鲜楼因为没有生意,两家几乎同时停业了,这话好巧不巧的被经过的知府衙门师爷听了去。

  师爷将此事禀报给知府大人。

  这位知府大人也听说过,京鲜楼背后有大靠山。

  背靠大山的生意,怎么可能说关就关了?

  虽说薛凡到西北开设京鲜楼并没有与知府搭关系,可知府却担心京鲜楼在自己的地盘上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间接得罪其背后的靠山,为此,在听说此事后,他特意带着几个人赶来查看。.oγg

  这一看不要紧,正好与亲自带领官差来此抓人的孟怀宁碰头。

  知府是孟怀宁的顶头上司,孟怀宁自然要将此行的目的一五一十的讲清楚。

  毕竟他负责审理此案也是知府下的公文,现在不说,结案的时候也要一五一十的讲明情况。

  知府只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考虑到唐明睿是允城人,才将案子交给孟怀宁处理。

  没想到,这件事的背后竟然还和京鲜楼有关系。

  此时的知府无比庆幸当初自己的推脱,将案子扔给了孟怀宁,如果证据确凿的话,京鲜楼的人就要被治罪,也就间接得罪了其背后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