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阿三 作品

第115章 楚头吴尾话钟离(第2页)

   钟离国故地在今山东枣庄峄城,后迁于州来之西,再迁至今ah凤阳、蚌埠一带。

   后来楚灭州来之西的钟离国,以其地置钟离邑。由于钟离国的迁徙,相继留下了钟离故地、钟离邑、钟离城等“钟离”之名,形成了多个“钟离”并存的局面。

   考古学家在清理研究文物时,发现多件青铜器上有铭文“童丽”字样,先秦时期“童丽”通钟离,该墓应与钟离国有关。

   其中有一件镈钟上有30字,其中有“童丽公柏之季子康”等字样,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为“伯、仲、叔、季”,伯是老大,季为老小,“季子康”就是名叫康的小儿子。

   考古人员由此确定:该墓是钟离国君柏的小儿子的墓葬。

   而钟离国君柏的墓葬,就是蚌埠双墩1号春秋墓。

   双墩1号墓出土的9个青铜镈钟上,正面都铸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童丽君柏作其行钟童丽金”等字样,这是确认钟离君柏与其季子康父子关系的关键物证。

   两墓在墓型、葬制、出土器物等方面,也都非常相似。

   卞庄季子康墓原墓封土颓塌,地表为农田,墓地迹象很不明显,发现时已被大型施工机械铲挖至墓穴中。

   双墩钟离君柏墓封土高大,高出地表约9米,封土底径超过60米,形制更为巨大。两墓墓口均为圆形,季子康墓墓口朝向正南方的钟离城方向;双墩1号墓墓口朝向正东偏南,也是指向钟离城。两墓都有多人殉葬,墓道都比较短,墓壁均以白土涂护,多种遗迹现象都较为一致。

   梳理一下钟离国的历史脉络:先祖可以追溯到大禹时代的伯益,和秦始皇是本家,原封于今山东枣庄峄城;西周初年,东夷徐、奄等17国叛乱,钟离也是叛国之一,被周人逐出封地,被迫与同族的徐、群舒、英、六等难兄难弟南迁于淮河流域;之后,淮水南岸才出现钟离城,与蚌埠有了联系。

   有文字记载的钟离国传了五代,而这五代中,柏的时代应是国力鼎盛时期。

   双墩1号墓墓室中心柏的身边有一支青铜戈,上面刻有“童丽公柏获徐人”,该件戈原铸铭文为“徐子白司此之元戈”;另一件青铜戟原铸“徐王容取吉金自作其元用戈”,说明钟离国曾与徐国打过仗,钟离战胜,缴获了徐王用的兵器。

   可以想见,柏能打败势力更大的徐国,能在双墩营造多座豪华大墓,其实力当不容小觑。

   但是,柏之后可能钟离国就走向衰落。为数不多的记载都发生在这一时期,钟离国先后被楚、吴、越占领,最后归楚。

   柯岩和柳曼特意到涂山禹王宫2盘桓了一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1方国,指古代的联合城邦制国。根据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认为,商王朝时期的国家是一种古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苏秉琦先生对“古国”和“方国”的定义是:“古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红山文化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率先跨入邦国阶段”。邦国时代以后是方国时代,古代中国发展到方国阶段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

   注2涂山禹王宫位于ah省bb市怀远县涂山山顶,为古涂山国所在地,也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会诸侯的地方。最高峰凤凰顶,海拔338.7米。禹王宫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祭祀禹与启母涂山氏女的庙宇。涂山之上,有座石像,叫“启母石”,也叫“望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