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七百七十九章 集团精简(第2页)

 但是发展速度已经不再是每年几十倍,甚至都不可能做到每年增长几倍,而仅仅是一家只能做到每年增长超过30%的企业。

 可是这种增长速度,以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衡量,依然是一家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

 对此,刘焱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既可以维持增长速度,又可以维持内部的效率。

 最终,刘家只能考虑选择巴菲特式的管理模式,也就是以财务投资的方式,控制子公司,而集团公司人员越是精简越好。

 当然了,不可能精简到伯克希尔那样整个集团核心人员只有几十人,他们对于大量的子公司,常年也只管分红和读财务报表,但很少干涉子公司的运营。

 如果投资的公司做的不好,又没法子让其变好,那么,就只能选择卖掉这个子公司的股权。

 通过这种极简的管理模式,让伯克希尔可以控制几十万人,但因为基本上只进行监督和旁观,就可以让他们企业维持稳定的增长。

 当然了,刘焱不打算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因为,伯克希尔投资的大部分公司,都是一些不需要改进技术的金融保险、食品饮料、垄断性的能源和公共服务。

 大部分产品几乎是一成不变,即使再过几十年,也不需要投入多少研发,也不会有多大巨变的行业。

 简单说,就是那种3岁看到老,知道几十年后依然大概率还是这样,可能随着全世界经济增长,业务也会水涨船高。

 但是,高科技产业就未必了,比如,70年代市场上有路由器的需求吗?没有!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随着微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路由器等等网络设备才有了市场需求。

 至于,互联网普及之初,人们也不觉得需要无线路由器。但是后来随着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无线路由器也就成为普及率不亚于电脑的产品。

 简单来说,科技行业的需求一直是在变化的。

 比如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人们,就很难想象后世的微型计算机的外观和功能,更不可能想象到微型计算机居然会跟电视机一般普及到普通人家庭。

 即使到了现在,人们依然很难想象到20年后,人类最普及的消费电子终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刘焱认真的说道:

 “为了维持我们集团公司的创造活力,以及激发子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智慧,未来我们需要增强项目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