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小兔 作品

第一百五十九章 无心插柳(第2页)

 而曾经被袁绍赶走的吕布,再次得势,觊觎司隶河内,图谋北上并州,让众人始料未及。

 年前吕布曹操打起来的时候,袁绍的谋士们还幸灾乐祸,乐见两边相争,坐收其成,没想到打着打着,吕布和曹操谈和了!

 这下子,该轮到冀州面对三方的压力了。

 至于在徐州的刘备,都被众人自动忽略了,先前刘备接连被打败好几次,这是还能指望他帮上忙?

 袁尚见众人心思,心道二哥还是太稚嫩了,想凭着一封信,就改变众人看法?

 在他以为大局已定的时候,荀谌翻了翻,发现后面还有几句话。

 荀谌眼睛一扫,面色就变了。

 袁熙接下来说,得到了黑山军里面奸细的口供。

 这些人都是当初黄巾军的残余,供认在黑山军,泰山贼,以及青州军内部的太平道教众,都将曹操认定为和中黄太乙神只有关的真人!

 这个位置虽然离张角差一些,但也不远了。

 曹操通过道教,控制了这些黄巾残余,将其渗透到了各个郡县的大城中,包括邺城!

 袁熙这话不是没有凭据的。

 魏晋时期,《正统道藏太玄部真诰》认为曹操担任着周武王姬发老师的角色。

 《真灵位业图》将其排在第七等中位,看着好像也不太高,但第一等是元始天尊,太行老君才排在第四等,第七等主神则是酆都北阴大帝,曹操排在这一等,已经是被看作是受香火的神灵。

 当然,这也不能当做铁证,毕竟道教只要是个帝皇就往里塞,但袁熙要的,只是引起邺城众人的忌惮。

 毕竟这十年来,对士族伤害最大最深的,便是黄巾军!

 黄巾十年,不仅对天下,也对士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好多大族就此灭绝,所以邺城众人一听到黄巾残余时,马上就警惕起来。

 而且大家都知道曹家世代相信黄老教,如今乍听曹操控制了受众极广的太平道,谁知道自己的身边人是不是奸细?

 想到邺城最近屡次爆发的谣言,邺城之乱的阴影重新从众人心中升起。

 袁熙真就是歪打正着了,邺城这几次流言,还真是和曹操有关系,目的就是为了延缓袁氏攻打易京的时间,只不过他自然不知道内情,本意还是往曹操头上扣黑锅。

 袁熙最后一句话,彻底让众人不安起来。

 太平道内部的传言,曹操是代汉者当涂高的应谶之人!

 据袁熙得到的传言,曹操应验谶语,必然要得到邺城。

 因为邺城是魏郡之所。

 《左转》云:魏者,大名也。

 《淮南子·俶真训》言:“是故身处江海之上,而神游魏阙之下”之句,东汉高诱注“魏阙”云:“巍巍高大,故曰魏阙。”

 袁熙造的这个谣,乃是典型的倒果为因,以后世结果推此世动机。

 一般的理由根本说服不了邺城的士族谋士们,所以要让他们感受到威胁,就要下猛药。

 最后转来转去,又回到了这个时代最为迷信的谶语上。

 不过袁熙也没想到的是,邺城这个魏字的推演,袁尚和谋士们还真的私下研究过,而且深信不疑!

 所以袁绍还没表态,袁尚先急了。

 他之所以死死占住冀州,将两个兄弟驱逐出去,是因为他极为相信邺城的这个魏阙传言!

 想到这里,他脱口而出道:“二哥这话,也不是全无道理。”

 “若袁氏攻打易京时有人觊觎邺城,尚愿意留守死战,绝不会让任何人有可乘之机!”

 一众谋士面面相觑,但袁尚既然已经表态,支持他的审配逄纪等人也只能应声附和。

 袁谭一众的谋士也反应过来,既然袁尚愿意留守邺城,那攻打易京是袁谭的大好机会,如果立下大功,未必不能扳回一局!

 袁熙写这封真真假假的信的时候,和郭嘉一起费了很多心思,利用了众人的心里和信息缺失,很是造了些谣。

 比如吕布的真正的想法,比如曹操在道教中的位置,比如邺城谣言,比如曹操应验的谶语。

 但他也没料到,最先表态的是袁尚,而说服袁尚的,是袁熙编造出来本来最不抱希望的谶语谣言。

 这可以说是相当讽刺了。

 所以说,一个谣言无论多么离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愿意相信的人。

 袁熙在得到冀州开始调兵马粮草,攻打易京的消息时,已经是送信的半个月后了。

 他算了算驿站来回的时间,心想难道自己这封信还真起作用了?

 他笑着对面前的郭嘉道:“奉孝先生果然神机妙算。”

 “少来,”郭嘉翻着白眼,“这信里大部分都是你的想法,别把这些鬼鬼祟祟的东西安在我头上。”

 袁熙一笑:“好歹也是先生点石成金之笔,说来这边也该早做准备了。”

 “但最近黑山贼陆陆续续有些人投奔过来,如何安置他们,先生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