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七十四章 文字茧(第2页)

  连玉婵的小脸她捏了,白玉瑕的手她握了,姜望敬的酒她喝了······荆国关于雪国的重要情报,她是一个都没给。

  直到坐在书桌前写信,姜望才忽然想起来,许象乾上一次来白玉京蹭酒喝,已经是前年的事情了。

  再上一次见面,则是赵汝成、赫连云云在草原大婚的时候。

  修行者累经岁月,对时间的流逝不够敏感。况且大家修为都至此,在神临往上走,寿限少说也是五百起步,三五年不联系是常有的事。

  现在是还年轻,还常有惦念。等到百岁千岁渐已习惯世情,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

  他是在太虚幻境里同时给许象乾和照无颜传信,都没得到回应,才写信到青崖书院和龙门书院试试。

  毕竟不是谁都一天到晚关注太虚幻境的。像左光殊那般的太虚幻境常客,自从神临之后,常常跟屈舜华出门散心,也都不怎么去论剑台了。

  许象乾和照无颜感情渐笃,想来也自有生活。

  当然,既然都在写信了,顺便多写几封,问候临淄的亲朋、楚国的长辈、天外的小烦婆婆,那也在情理之中。

  “师父,您明明在星月原,落款怎么是'于太虚阁'?”褚幺不解地问。

  “哦,写顺手了。”姜真人摆摆手:“也懒得再修改,无妨,就这样寄出吧。”

  褚幺还待再问,连玉婵拎着他的耳朵将他提走。

  姜望在读书,读有关于现世西北的书,读《牧略》里涉及雪国的惊鸿一瞥,读当年霜仙君在历史里的片羽雪痕······

  屋顶悬有琥珀三颗,光照一室如明灯。

  一者华丽绚烂、演化生机。

  一者剑气纵横、剑光万转。一者光影变幻、声纹波澜。

  在无数个日夜,他都是这样度过—读书和修行,读书亦修行。

  两天之后,两大书院的回信都已寄到。

  青崖书院那边,并不知道许象乾的行踪,颇有“儿大不由娘”的幽怨,信曰,青崖野徒,其踪不觉,若要寻迹,不如去龙门书院看看······

  而龙门书院的回信,却是子舒写来。

  姜望一边督着褚幺练功,一边笑吟吟地展信,脸色渐渐凝重。

  “怎么了?”坐在不远处,正以字锋摹枪锋的祝唯我,第一时间关心道。

  “龙门书院的照师姐出事了。”姜望道:“我去一趟,你们照看好家里。”

  心念一动,已然启用【太虚无距】。光影飞转后,耳中听得长河滔滔—已至龙门书院外。

  在那气象雄阔的高大牌楼前,两名书院弟子挂剑而出:“来者止步!

  姜望特意放出气息叫他们察知,就是不想浪费时间,直接道:“我是姜望,让贵院子舒姑娘来见我。”

  人的名,树的影。“姜望”二字一出,龙门书院守山弟子半句废话也没有,匆匆回转传讯。

  “姜大哥!”不多时,子舒飞身出来,眼中有泪,泫然欲泣。

  “许久未见了,子舒。照师姐现今在哪里?许象乾呢?信中说得不详尽,带我前去看看。”姜望踏步而前,声音温和。

  他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安抚情绪的能力,你看着他宁和的眼睛,总会觉得···

  ···总有希望在。

  子舒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没有那么害怕了,转身带路:“许师兄正陪着大师姐

  无心观赏龙门书院的壮阔风景,一路疾飞,很快来到一处独立院落——姜望终于看到失魂落魄的许象乾。

  此刻的许象乾,正背靠廊柱,坐在庭前的石阶上,仰头对天,但眼中分明无神。以前一定要梳出油光的鬓发,现在胡乱地堆在一起。那锃光瓦亮的高额头,也多了几条清晰可见的额纹。

  神临不老,奈何心哀。

  姜望见他还活着,便没有理会,而是先让子舒带路往里间走。

  这应该是照无颜的闺房但里间所有陈设都被抹掉了,只有密集的阵纹图案,绘满了四方墙壁。这些阵纹必然出自高人手笔,以姜望如今的见识,也有许多看不明白。

  而房间的正中央,立着一只高约丈许的、不断变幻光影的文字茧。

  它的外状太像一只茧,但组成它的不是蚕丝,而是无数细密文字连成的线。

  姜望只是短暂地瞥了两眼,便已捕捉到许多文字的段落。甚至其中一篇,恰是他读过的《五刑通论》。

  在这只文字茧里,他感受到了照无颜的生命气息。

  “可以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吗?”他仔细地看了一阵之后,才问子舒。

  子舒红着眼睛道:“师姐她走的是'杂糅百家、自开源流'的路子,但她一

  “肩虽担山,奈何心藏寰宇。”一个声音接道。

  随着声音出现在房间里的,是一位英俊儒雅的中年男子。穿一领长衫,声音极富磁性:“简单来说,就是她的野心,远远超出她的能力。千丝万缕,结成一团,她已经没能力解开,遂成此茧。”

  姜望礼道:“见过姚山主。”

  此人当然只能是龙门书院山主姚甫。

  他抬手止住姜望的礼,眼中有一缕拂不去的忧愁:“我徒儿心高意远,自讨苦吃······累你牵挂。”

  以姜望现在的修为眼界,已经不需要姚甫说太多。他看着这只文字茧,表情凝重:“这些都是她无法掌控的道么?”照无颜乃龙门书院大弟子,是博学多才、虔心向道之人。论天赋、论才学,都是儒门顶尖。

  当初姜望还在内府境的时候,她就已经随时可以神临,只苦于选择太多,不知以何路为优,方才止步不前。

  后来游学天下,只为找到一条自己最满意的路。最东走到月牙岛,最北至边荒,最南在陨仙林,最西走到雪国。

  在雪国受谢哀点拨,于天碑雪岭顿悟,苦熬一段时间之后,终成神临。而后在道历三九二三年的龙宫宴上,大放异彩。

  姜望本以为等待她的是康庄大道,自开渊流之后,照无颜的修行也的确是一日千里,有宗师之相。不成想今日再见,竟成茧中人!

  而更令他担忧的是,在这只文字茧上,他已经看到了【锦绣】的神光······

  姚甫叹道:“当初她离开龙门,游学天下,我就劝她择路而专。但她心高气傲,不肯平庸。杂糅百家,言何其易,行何其难。先圣都未成,她又如何能够?我想法子吊住了她的命,凝聚了她的神魂,但剩下的路也只能靠她自己。除了在寿尽之前,将所学真正贯通,吞茧而出······她已别无选择。”

  姚甫乃当世真君,龙门书院历代山主贡献前五,“典世之剑”《二十四节气剑典》的创造者。

  他说别无选择,照无颜就真的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