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 作品

第一千六十七章 变卦


  老话讲,慈不带兵,义不行贾。

  这话其实是有些片面的。

  虽然心肠软的人带不了兵这是真理。

  但讲仁义的人做不了大买卖?

  这可就未必了。

  华夏历史中那些历朝历代著名的大商家,什么陶朱、管仲、子贡、汪平正、胡雪岩……

  哪一个不是仁义礼智信俱全,热衷于造福家乡的良贾义商!

  正因为如此,宁卫民反而相信,越是做大买卖,就越需要仁义和道德为先。

  不但需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需要考虑社会效益和影响,否则就难以为继。

  所以宁卫民的道德水准虽然比不得这些商界前辈,但在华夏商业重新起步的当代,也算是一股很特殊的清流了。

  实际上,宁卫民不但讲仁义,而且心肠还软。

  像对待皮具三厂他就有发善心的举动。

  否则的话,明明可以四十八块拿下的定单,他也不会非要给人家五十块了。

  就这事真说出去,怕都没有人会信,非要往多了给人家钱,不是傻子是什么?

  但也正因为宁卫民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里,无论是街坊邻居,还是合作伙伴,别人对他感触最深的也是“靠谱”和“放心”

  都知道他言必行,行必果,只要说好的事儿,肯定能做到位,绝不会反悔。

  这也是为什么,宁卫民要办什么事儿,只要一声令下,就有许多人愿意无条件追随照做。

  为什么许多人尽管对宁卫民了解不多,却愿意把他放在心里最值得重视的位置。

  比如说张嫱和崔建吧。

  宁卫民让他们跟自己出国录专辑去,俩人那真是拿起了行李包,二话不说就跟着他走。

  录完了,宁卫民说你们先回去吧,他们就乖乖回去了。

  哪怕他们俩都因为《让世界充满爱》登台献唱而大红特红。

  张嫱的《月光迪斯科》和小崔的《一无所有》,伴随着《让世界充满爱》这首主题歌,借助这个舞台,早已经风靡全国,红遍大江南北。

  但他们俩如今还是踏踏实实地照样在马克西姆餐厅唱歌呢。

  虽然私下里也有点小焦虑,无不盼着自己录好的专辑能早点问世。

  但他们却没有人给宁卫民打过电话催促过他。

  不但是因为他们知道宁卫民忙,更是因为他们相信宁卫的人品。

  清楚宁卫民答应他们的事,在合适的时候一定会去做的,也一定会做到的。

  要是换成别人,绝对的不可能。

  为什么?

  这怕是和宁卫民在东京安排曲笑母亲治病一事分不开的。

  在他们的心里,宁卫民这样的一个大好人,又完全是自己掏腰包给他们制作的音乐专辑。

  怎么可能骗他们?

  这就是宁卫民做人成功的地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什么事儿都是相辅相成的。

  仁义和善良确实是宁卫民身上的闪光点,但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光有这两样,还是不够的。

  灵活机变和识人心、断人性的本事同样的重要。

  甚至还需要具备一定算计人的手段和反制的勇气。

  正所谓,一面菩萨,一面金刚。

  一手慈悲买人心,一手雷霆震宵小。

  如若不然,那就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反而容易让合作伙伴滋生不该有的野心,招致别人恶意的觊觎。

  所以要说宁卫民做人最成功的地方,其实是他能做到像猫一样。

  平日里把自己最锋锐的爪牙完美的隐藏起来,做出人畜无害的可爱样子。

  但一旦真正遭遇危机,他却能随时亮出利爪,来个“得挠人处且挠人”。

  让对自己充满不良企图的人落个“满脸花”的下场。

  像这一次,他在为张嫱和小崔发音乐专辑的事儿上,就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很体面的让算计自己的人落了个两手空空。

  尽管他遭遇了突然袭击,甚至都不知道是谁在背后谋算他。

  可因为他秉承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早就为意外情况留有了预案,面对如此的局面半点不慌。

  …………

  刚刚与京城皮具三厂达成合作意向的宁卫民,并没有忘记答应张嫱和崔建的事儿。

  为了他们俩的新专辑,在8月18日这一天,他再度联系华夏唱片京城分公司的经理冯朝年。

  可说实话,从打通电话,与冯朝年约好了见面地点开始。

  他就隐隐猜出了这件事也许不会太顺利,恐怕存有变数。

  不为别的,原本这两张专辑就是他们早就定好的事儿。

  而且双方又已经合作过一回了。

  按理说怎么搞,那都是轻车熟路,各自心里有谱。

  他眼下只要去一趟华夏唱片在京城的分公司,跟冯朝年把合同一签,母带一交,再给开张支票作为制作磁带的预付款。

  属于他该干的事儿已经干完了,剩下的全看冯朝年的运作,他只需要躺着等着收钱了。

  可冯朝年压根就没让他来华夏唱片。

  而是非要在明珠海鲜宴摆酒请他,而且还要叫上介绍他们认识的《美术》杂志社的副总编辑来作陪。

  话说的是很好听,既给宁卫民接风洗尘,也能大家一起聚聚。

  可宁卫民多精明的人,一听就知道,这里面要没有门道才见了鬼呢。

  否则的话,等到合同签好,再把这顿饭当成庆功宴岂不更好?

  这叫本末倒置。既然顺序错了,一定有不好的事儿在等着自己。

  副总编辑也不是什么摆设。

  大概率是为了用情面拘着自己,让自己不好意思翻脸罢了。

  由此可见,恐怕就连冯朝年自己也认为这件事很过分。

  实际上,当中午的饭口儿,宁卫民赶到明珠海鲜酒家,找到冯朝年和副主编的时候。

  这两位正在一张桌子上对坐着喝闷茶呢。

  和大厅里周围杯觥交错,说说笑笑的热闹环境,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冷淡状态。

  这让宁卫民更感觉到自己十有八九猜着了。

  否则的话,要不是要谈的事儿感到难以启齿,怎么会这副兴致寥寥样子?

  尤其副总编那一副吃了苦瓜,像在生气的表情,就更能说明问题。

  弄不好他也是来了之后,刚刚意识到自己被人当枪用了,这是跟算计他冯朝年闹别扭呢。

  于是宁卫民过去直接落座,跟副总编打了个招呼后,压根就没给冯朝年什么发挥的机会。

  直言不讳,开门见山的问,“说吧,冯总,非把我叫这儿来,有什么坏消息告诉我?还把总编也惊动了,你这是怕我掀桌子啊?”

  果不其然,他这话一说,冯朝年还没说话呢,副总编先急着撇清自己,证明自己的清白了。

  “宁总,今儿这事儿可跟我无关啊。我真就以为是大家吃顿饭呢。我来是听说你要来,想着如今见你可不容易,打算好好跟你聊聊的。至于冯总和你之间的事,我事先压根就不知道啊。这件事,您该怎么办怎么办,完全不用考虑我的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