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明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一章:重甲


  崇祯十二年,三月初七,平旦,日出东方。

  星光黯淡,皓月神隐,凛冽的寒风在山间谷底之间呼啸徘徊。

  “咚!”“咚!”“咚!”

  昂扬的战鼓再度自明军的营垒之中响起。

  “威武!”

  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再度响彻在了群山之间。

  首战的告捷,使得明军的气势大盛。

  孙传庭于昨夜的庆功宴上,命令甲士搬来了数口装满了白银的宝箱,当场下发赏金,没有半点克扣。

  而且对于那些负伤者,也送去了银钱作为补贴。

  战死者也记上了抚恤,抚恤金由兵部官员按照名单发放,也是全额发放,由各镇营将共同监理。品書客

  冲锋陷阵,再无后顾之忧!

  都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但是到了第二日的时候,明军的精气神不仅没有衰弱,反而是再度高涨,彻底达到了顶峰。

  孙传庭在各镇营兵心中的威望,也在短短的数日之间攀升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

  “攻!!”

  随着位处于东山中军的孙传庭的军令传下,三阵军兵皆是应旗而动,仰面攻山。

  明军喊杀声再度在山岭之间回荡,充斥在了所有人的耳中。

  东西两面,曹变蛟、吴三桂两人皆是带领甲兵身先士卒,直取清军营垒,誓要先拔头筹。

  南山的明军,也是铆足了劲,憋着一口气。

  东西两山都已经是攻下了一座营垒,而他们昨日一天的时间却是都做了白工,没有攻下任何一座营垒,自然是心有不甘。

  南山的外围,共有三座营垒,分别扼守着三道路口。

  此时南山的山脚之下,宣府镇、蓟州镇两镇的营兵,还有陕西三边的营兵分别占据着一处山道。

  “东西两山已经攻下了建奴的营垒,独留我们南山没有寸进?你们就甘愿被众人耻笑?!”

  杨国柱头戴三旗月明盔,身穿着一身玄黑色的甲胄,外穿战袍,袒露着右侧的袖子,神色恐怖,厉声喝道。

  “今日攻山,有进无退,有胜无败,宣府的儿郎们,随我杀奴!!”

  杨国柱高举着雁翎刀,身先士卒,带领着一众家丁竟然带头冲锋。

  已经做好了攻山的准备的一众军兵先是一愣,而后一个个的只觉得血气翻涌,无不热血沸腾。

  “杀奴!!!”

  宣府镇的营兵最先反应了过来,他们高举着兵刃,在各自将校的带领之下,狂叫着向前蜂拥而去,恍若潮水一般迅速的漫过山岗坡地!

  “他们宣府的兵有胆!我们蓟州的兵就没有胆吗?!”

  蓟州镇的大阵之中,有将校怒声的高喝着。

  “弟兄们,跟我杀奴!!”

  一声的杀奴在蓟州镇的军阵之中回响,无数蓟州镇的营兵皆是纷纷迈步向前。

  他们顺着山道,顺着坡地,向着横距在山道隘口之间的清军营垒猛冲而去!

  宣府和蓟州两镇的营兵军势汹涌,搅得站在最右侧的秦兵们也是心血澎湃。

  左光先带领着数十名家丁,站在高坡之上,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一众军兵。

  左光先缓缓举起了手中的雁翎刀,他只是说了短短的两個字,便已经是鼓起了坡下一众陕西三边营镇军兵的士气!

  “齐杀!!”

  “杀!!!”

  山坡之下,五千余名陕西兵皆是齐声呐喊,蜂拥而前!

  左光先一路以来,历任守备、游击、参将、副总兵,最后升至固原总兵,靠的不是旁人的提携,也不是靠着别人的垂怜。

  左光先靠的,是手中的刀兵,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他一刀一枪拼杀出来。

  除去曹文诏之外,整个陕西三边,他的居功一直都是最多,将其视为“枭将”!

  左光先在陕西三边的营兵之中,一直以来都处于一个极高的地位,眼下只是一声齐杀,便已经是让三军闻之而动。

  青山关之役再度打响,明军再度高涨的士气,给与清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大青山上的各处清军营垒号角声连绵,背负令旗的清军传令兵艰难的在各个山道之间穿行。

  一队队甲兵匆匆忙忙,顺着山道向着各个告急的营垒驰援而去。

  一封封请援的文书,顺着山道进入长城,一路送至七十二卷楼上,呈递到了多尔衮的面前。

  多尔衮眉头紧蹙,凝视着远处的犹如潮水一般的明军。

  东西两面,明军各攻破了一座营垒,使得原有的防线已经是破损,最外围的防线实际上已经是告破。

  原本多尔衮是打算在第三天的晚上,趁着夜色,放弃最外围和外围的堡垒,逐步收缩防线至外层。

  然后第五天再收缩至内层,最后全师便可以安全出关。

  防线必须要收缩,因为随着辎重和掳掠的人口出关,军兵也必须要出关。

  三十九座营垒,六万的军兵防守绰绰有余。

  但是随着军兵的流失,不可能一直维持这么多的营垒。

  最外围的营垒现在看起来多半是保不住了,最初多尔衮的估计是明军在第二天才能勉强攻破一两座营垒。

  到第四天的时候,才能够拔除外围的全部营垒。

  而这个时候,现在滞留在关内的辎重大半都可以运到关外,时间很充裕。

  到时候他在收缩防线,只留下重兵把守几处要道,将最后的东西运送出关后,最后的殿军再行出关。

  但是明军攻势凶猛,比起多尔衮预想的要快了数倍有余。

  仅仅是昨日伤亡了近两千多人,虽说是大部分的伤亡都是作为协从的汉兵和蒙古兵。

  但是这样的伤亡已经是快到到达临界线了。

  眼下看来,今天晚上可能就要先行放弃最外围的营垒,放弃最外围的营垒,退守第二道防线。

  最外层的防线最大的缺陷,就是难以相连,彼此之间相隔较远,驰援速度较慢。

  眼下被攻破了两寨之后,防线出现漏洞,明军可以通过这两座营垒,绕行远路进攻。

  而现在,明军已经是在这么做了。

  “且攻且守,注意明军动向,传告最外围的营垒,若是有陷入包围的风险,允许主动放弃。”

  多尔衮收回了目光,沉思了良久之后,下达了新的命令。

  多尔衮已经做了决断,他准备放弃就在今天的晚上,便放弃东西两山最外层的大部分营垒,只保留两座最为最为重要的营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