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明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六章:沉浮



 “十一年,十二月初八……”


 北直隶、真定府、真定城郊。


 陈望身穿着盔甲坐在冰冷的雪地之上,凝望着身前不远处奔流向东的滹沱河。


 滹沱河仍旧如同往昔一般,奔腾向东,滹沱而响,滚滚流动。


 数日之前如此,数年之前如此,千百年间亦如此。


 历史的车轮仍然不断的向前滚动。


 真定城外的一战,并没有能够影响到清军的方略。


 卢象升仍旧是带着麾下仅剩的疲军南下顺德府,向着巨鹿一路行进而去。


 四面八方的清军也正在向着巨鹿汇聚,不断的向着巨鹿靠拢,一张大网直着罩卢象升而下。


 距离历史上巨鹿贾庄之战的爆发只剩下了三日的时间。


 现在的卢象升已经领军进入了顺德府境内,再过两日,到十二月十日时,卢象升就将会进驻巨鹿的贾庄。


 而高起潜也将在清军攻破鸡泽后,指挥关宁各镇的营兵,领兵进入鸡泽。


 卢象升派人联络,期望次日清晨合兵一处,与清军决战。


 然而高起潜不应,东走临清。


 十一日凌晨,清军将会从四面八方涌来,将卢象升团团围住。


 大战一直持续到十二日的午后,卢象升所部炮尽矢穷,与清军短兵接战。


 在最后的时刻,卢象升跃马驰入清军阵中,格杀多人,身中四矢三刃,力竭而亡。


 清军扫除了北直隶最后的威胁,随后继续南下进入山东,一举攻破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


 由山东回师出塞,沿路明军皆尾随不敢击,这次出塞,清兵掳掠丁口四十六万余,获金银百余万,满载而归。


 明军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经此一役,敢战军卒几乎悉数阵亡,就此一蹶不振。


 清军的掳掠,使得北直隶几近糜烂,山东省动荡不堪。


 两地之间在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的盗匪,牵连地方更加不堪,百姓困苦不易。


 而这一切,还并非是最严重的后果。


 明军在北直隶的惨败,毫无意外的传到了南方。


 南方那些原本被明军击败,选择了投降的流寇们再度生出了叛心。


 卢象升的战死,北直隶的惨败,使得崇祯对于边军失去了信任。


 所以,崇祯将孙传庭留了下来,让其担任保定总督,护卫京师。


 洪承畴也被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


 洪承畴和孙传庭以及大量的陕西军队被调往了北方,也使得南中国无比的空虚。


 而这其中,最先反应过来的便是张献忠……


 其实一直到崇祯十二年前时,明朝都没有显露出多少亡国的征兆。


 崇祯十二年前,东南海盗之乱已平。


 洪承畴、熊文灿、孙传庭、傅宗龙等一众总督同心并力,几乎消除了内地的流寇之乱。


 而卢象升在宣大练兵也初见成效,北地边军的实力大涨。


 明朝的财政危机也因此减轻许多。


 但是这一丝难得的恢复机会,却引为戊寅之变生生被打断。


 戊寅之变以清军大胜告终,看破了明朝的孱弱,黄台吉的野心也逐渐的膨胀。


 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和谈计划就此化为泡影。


 十面张网战略也因为洪承畴、孙传庭被调入京师勤王,而使农民军死灰复燃,彻底成为一张破网。


 明朝的国运因此急转直下,内外再度陷入连绵的烽火之中……


 ……


 陈望的心很乱。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的进程,按照他原本的计划。


 在卢象升败亡之后,孙传庭和洪承畴将会被调任到北方。


 在不久之后流寇将会再度揭竿而起,使得天下大乱。


 那个时候,他便可以趁机离开北直隶这个是非之地。


 崇祯十二年后,明廷的威信大失,而孙传庭和洪承畴两人调任北方。


 那个时候,他在汉中府将不再会同以前那般受到那么多的掣肘。


 陕西兵大量北调,那个时候他的兵强马壮,新任的三边总督和陕西巡抚,到时候将要依仗他来进剿,就如同历史上他们依仗贺人龙来进剿一般。


 那个时候,便是真正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他可以以汉中为中心,高筑墙、广积粮,韬光养晦,不断的扩张势力。


 只是……


 沿路来的所见,一路上的惨状,让陈望产生了动摇。


 那些被攻破的城池之中,恶臭弥漫,到处是肢体残缺的尸首。


 街道之上尸体横陈,互相枕藉,甚至连沟池都被尸首所填平。


 还有很多的暴行,甚至无法用言语来描述。


 陈望紧握着双拳,目视着身前的河水,心中百转千回。


 这段时间,他的脑海之中每时每刻,回荡着的都是当日卢象升所说的话。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些时日在睡梦中,他几乎每晚都会梦到贾庄之战,梦到卢象升在贾庄和清军鏖战,梦到卢象升最后身被数创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