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大佬粗 作品

一一六章 尊卑有别

 杨铭手里,拿着当初从杨勇书房找到的那本《大隋地理志》,在车上闲着无聊的时候,他就会拿出来翻看一会。


 他如今走的这条线路,出大兴,一路向东,走临潼、新丰、渭南、郑县、华阴,再转北往大荔县,过蒲津关,就是河东了。


 这条线路,也是山西河北地区入京的必经之路。


 李渊父子当年攻取长安,原本就是要走这条线,但是河东有屈突通坐镇,没打下来,这才绕道从龙门渡过河,进入关中地区。


 进入关中后,先拿下大荔县,再南下进驻潼关,阻断屈突通回援大兴,以至于大兴周边郡县先后被李世民、刘弘基、殷开山拿下,对京都形成合围之势。


 蒲津渡、龙门渡,可谓关键中的关键,蒲津渡被屈突通保住了,但是龙门渡的宋老生不给力,丢掉了龙门渡的门户霍邑,以至于李渊长驱直入,进入关中。


 蒲津渡在今山西运城永济市,龙门渡在今山西运城河津市,霍邑在今山西临汾霍州市。


 杨铭身边的这些侍卫,除了庞牛等人外,其他都是王府部曲,曾经跟随杨广参加过诸多大战,皆是军伍出身,吃的了苦。


 反观庞牛等人,皆是士族子弟出身,不愿在野外风餐露宿,曾建议杨铭入郡县寻找客栈过夜。


 但杨铭拒绝了,入夜后,直接令人就地取材,打造简易营帐,凑合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便会继续赶路。


 马车内携带的物资不少,何况杨铭也派人去往附近村镇采买物资,吃喝都不缺,就是夜里会有点冷。


 庞牛是禁卫,归左羽林卫。


 皇城禁军一水的关陇子弟,姓杨的姓李的有不少,比如庞牛带着的十个人当中,有四个姓杨的,两个姓李的,两个姓韦的,一个姓元的,一个姓柳的。


 这些人靠着姓氏,就能活的很滋润。


 反观王府部曲,北人南人鲜卑人都有,比较杂。


 杨铭走的这条路,被称之为京师门户,所以官道上行人不少,单是过往的驿卒,每过几分钟就能看到一个。


 三天后,过了华阴县,队伍开始转北,华阴县的东面,就是潼关了,杨铭不从那走。


 乘坐渡船过了广通渠,再走二十多里,有一座粮仓,名为广通仓。


 众所周知,广通渠从大兴西北往东,经潼关而入黄河,而广通渠以北的渭水南岸有座粮仓,叫做广通仓,是京师附近最重要的一座皇家粮仓,主要存纳关中地区征缴的租米。


 广通渠因广通仓而得名。


 有了广通渠,广通仓存放的粮食便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水路,支援京师,此地单是驻军便有三千人,而且附近郡县皆有军府。


 历史上李渊和杨玄感造反,都曾攻占此仓,这个地方乃关中地区命脉所在。


 抵达大荔县,已经四天后了,行程不算慢,大荔县往东三十多里就是蒲津关,过了河就是蒲津渡口,蒲津渡再往东就是河东县。


 龙门渡也是这样,龙门关在关中,过了河是龙门渡,这样的设置当然是为了把守好这两大渡口。


 河东郡在秦时,治所在安邑,大隋在蒲坂县,后来蒲坂县改名为河东县。


 正因蒲津渡太过关键,所以河东郡的治所才会放在距离蒲津渡不远的河东县。


 蒲津渡是官渡,有公差在身的官员渡河,不需要任何费用,其它的都会缴纳一定关税,这里有“关中巨防”之称。


 这次运气不错,黄河水位没有淹没浮桥,杨铭他们可以安全渡河。


 杨铭刚开始得知这里有一座浮桥的时候,心里也很纳闷,难道就不怕阻断上游船只吗?


 结果找麻老六一打听才知道,朔方郡(陕西榆林)至龙门渡之间的河段,根本走不了船,而龙门渡与蒲津渡之间距离太近,又以蒲津渡为主要漕运码头,所以两个渡口之间也不通航。


 这就是黄河,水运系统受河流特性限制,并不发达,反观长江,一路畅通无阻。


 浮桥非常结实,架设在一段河流颇为狭窄的地带,你肯定不能骑马过,因为上面太晃了,马的四只蹄没抓地力,只能由人牵着慢慢过。


 过桥之后,杨铭连夜赶路,于当晚子时顺利抵达河东县。


 河东县城四四方方,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墙比之大兴,如同孙子见了爷爷,不过河东的城墙算不错的了,毕竟这地方太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杨铭早就派人先行一步,叫开城门,城门下,早早便得到消息的李靖和房玄龄,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陪他一起来的,还有河东郡太守窦庆。


 窦庆心里一定觉得很倒霉,河东没有封王的时候,这地方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也就是所谓都督河东诸军事。


 但自打听说杨广的小儿子封在了河东郡,他这心里就特别不是个滋味,杨铭一来,他在河东的有多大权力,完全取决于杨铭给他多大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