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见晓 作品

第 193 章 长安消息


  “噗嗤——”

  荀缉敲击燧石,点亮了屋角的灯火。

  淡淡兰芝膏香,缓缓随袅袅白烟扩散,摇曳泛黄的光映上窗棂。

  灯油中当是添加了薄荷,味道带着一丝清凉。

  “长安公卿近来如何?”荀柔轻轻呼气,还是把两边袖子撩了起来。

  “一切如常。”荀攸垂眸回答。

  一切如常的意思就是,从长安飞往东面、南面、北面的信件和过去一样多。

  收信人有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幽州牧刘虞,也会有曹操、袁绍、袁术...姻亲旧友、门生故吏,斩不断的关系,是政治官场永恒的主题。

  就连历史上携官渡之战大胜的曹操,也只能将从袁绍家中搜出的信件付之一炬,荀柔当然也不可能阻止这些信件离开长安城。

  “公达你猜,待我出征凉州,刘焉还是刘表,谁会先对长安动心?”

  关东暂时不用担心,长安却仍然未必安全,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两位真“皇叔”显然都想以光武帝为榜样。

  “刘景升与孙文台僵持,刘君郎益州叛乱未歇,虽则如此,却也并非不能派遣兵力。”荀攸慢慢道,“只是,南阳之于刘景升,更有重于长安,刘景升非不能出兵,是不欲也。”

  荀柔赞同的点点头。

  孙坚和益州叛乱,表面上看一样严重,都能制衡两人兵力,但刘表和刘焉也非庸才,如果真的认为进入长安更重要,他们咬咬牙还是能想到办法。

  但就同荀攸方才所说,刘表不可能放弃南阳而就长安。

  这和他发家方式有关。

  通过荆州名士支持,坐稳荆州牧的刘表,当然所有行动需要参考荆州人的意思,而南阳作为荆州曾经文化、教育、政治、科技都最发达的郡,这里的荆州著姓不知几许,自然与这些名士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刘表需要拿下南阳,稳定自家地盘。

  “以此观之,与刘君郎的‘天子之气’相比,刘景升的雍季臼犯论,还是缺了点王霸气。”荀柔客观的点评道。

  荀攸失笑摇头。

  倒是旁边的荀缉被逗笑了。

  这里头是两个典故。

  灵帝末年,中原四处叛乱,已至朝廷难以平息的地步,刘焉见机欲谋求外任,以图发展,他原本看中交州,也就是后世广东那一块,术士董扶却告诉他益州有“天子之气”,刘焉便改求了益州牧。后来又听相者之言,守寡的吴氏女有贵人相,刘焉又为儿子取了吴氏为妻。

  至于雍季与臼犯,则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典故。

  这位流亡十九年,缔造了“行将就木”、“秦晋之好”等成语的春秋霸主之一,在与楚国的城濮之战前,与雍季、臼犯两个亲近大臣,商量如何作战。臼犯主张兵不厌诈,使用阴谋,雍季以“竭泽而渔”作比喻,认为这种方法虽然短期能取得效果,但长远看却不利。

  当初晋文公表彰了雍季,却用了臼犯的办法,以“退避三舍”示敌以弱,最后取得胜利。

  而刘表初到荆州,蒯越蒯良两兄弟,也给他出了“阴谋取之”、“仁德化之”,两个办法治理荆州匪患,刘表同样选择了蒯越的阴谋诛杀,然后赞许蒯良仁德君子,并比之“臼犯之谋、雍季之谋”。

  在没有媒体的年代,每一个能甚嚣尘上的故事,都少不得背后的人为推动,两则趣论的背后,自然是造势与勾引贤良。

  刘表自比晋文公,看似

  进可攻退可守,放在如今的乱世之中,就未免显得气量狭小。

  守之中,得之下,连老大都想着退路,手下马仔又凭为他什么拼命?

  “不过,只要叔父拿下陇右,刘君郎也不必担忧。”荀攸起身,解开屏风上悬挂的丝绳,一张皮制的关西地图顺着地心引力展开。

  荀柔也站起身,端起油灯凑上前。

  “此次西行,公达有何意见,请勿讳言。”

  西征的计划,他在河东与荀彧、荀衍、段煨等人都商议过,这次回长安的目的之一,也是想拿计划与荀攸交流改进。

  ...

  四肢据地,引腰蹬脚,其形如虎;

  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其形似鹿;

  ...

  提膝展臂,伸缩手臂,形如飞鸟...

  晨光中,荀柔认真练完整套华佗教授的五禽戏,“呼——”

  缓缓吐气,做了一个收势,从旁边侍从手中接过葛巾擦了擦脸。

  天子大婚,放假九天,不过他回长安,不是为了休假。

  与父亲姐姐一起吃过早饭,他便启程前往长安西南昆明池边的军营。

  这也是节约,当年汉武帝在此挖掘昆明池以训练水军,自然也在附近修筑了兵营,虽然东汉迁都,两百来年后,这里破败了,但根基尚在,修修补补也就能用。

  当初回长安的三千兵马,如今已经扩充至三万,待年底再从河东抽取两万,一共五万兵马。

  看着人数不多,但实际上这些一直训练的兵卒,主要负责战斗,至于后勤如运送粮草之类,会再征一些民夫协助。

  荀柔不必似各地诸侯一般,贪婪的扩充兵营,对于诸侯来说,只有入了军营的兵卒,才几乎算自己的力量,百姓却随时可能被对手劫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