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见晓 作品

第 189 章 官营合作


  璇玑斗柄朝南,天下皆入夏时。

  微微风荡过,树枝婆娑,将融金碎影,透过竹帘洒在泛光的绿瓷砖上,交织出一片梦幻光阴。

  远处蝉鸣,近听流水,屋内四角的冰鉴内,冰山缓缓的冒着白雾,盛夏的炽烈,就这样被巧妙的消解。

  “咕嘟咕嘟——”

  竹炉中水声沸腾,冒出一串串精致的鱼眼小泡。

  烘烤得微卷的墨绿茶末,用竹筷拨入水中,然后是放在竹纸上的一小撮盐,颗颗晶莹雪白的盐粒,入水即溶,只剩下茶叶随着竹筷快速翻搅,逐渐舒展。

  随着泠泠水声,琥珀色的液体,倾入一只只湛蓝的琉璃小盏,分与座中耐心静候的公卿。

  “蜀中之物,名荼,与诸位共享。”座首的司徒王允,身着蝉衣,白须飘飘,恍然如神仙。

  “微苦而后回甘,实乃清心灵物。”坐中蔡邕端详着精致杯盏轻叹。

  自从为太学博士,他一心沉浸诗书,不理俗务,又为太学祭酒郑玄推荐给太尉荀柔,由太尉举荐给天子授课,日子过得很是悠闲,若非好友邀请,说司徒王允得蜀中荼叶,邀他一同品鉴,他还在家中与女儿弹琴读书。

  “司徒这般从容姿态,才堪为百官之表率啊。”

  这有个“才”字,自然就有“不才”之人。

  说话之人自以为得意,含蓄又意思清楚,只是对同座公卿,这话意思却说得未免浅浮。

  故而倒不是说,坐中公卿都是这种谄媚小人,而是这种人物总是城府不足,忍不住冒头说话。

  “听说荀家那小子,堂堂太傅太尉,竟如农夫农妇,一天到晚纠缠于田亩毫厘之间,还时常被黔首下民搞得狼狈不堪,实在大失朝廷威严。”

  “还给河东官吏立了种种规矩,不得迟到早退,所行所为俱需文书,若有未足,就要严罚,简直成了暴秦之政!”

  蔡邕动了动唇,忍不住道,“听闻太尉在河东,革新吏治,又成里中合社,使上下清明,百姓得惠,故颇有民心。”

  这话说的,就跟正义使者似的。

  方才说话几人,顿时露出些微不悦,又碍于其身份清贵,两朝老臣,不好同他计较。

  “话虽不错,但荀含光贵为本朝太尉,又为太傅,却将自己当河东太守,连教导天子之职都丢弃一边,显然是失职。”议郎董承争辩道,“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如司徒这般,入朝则忠守帝侧,诤谏不屈,归邸则坐论天下大事,岂不比荀含光埋首田亩有为?”

  蔡邕看了眼曲意奉承的董承,又看了一眼神色不动的王允,心中却暗自后悔,不该好奇蜀中灵物,该听女儿之言,老实在家呆着。

  不过他不说话,周围数名官吏却都纷纷开口附和,认为荀柔此举不止失职,还大失风仪。

  行政嘛,就该像司徒这般,端坐明堂,发号施令,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端庄又威仪,哪有亲自跑到田间地头,处置鸡毛蒜皮的小事,听说还被村姑追得抱头逃窜。

  顿时,室内充满快乐的空气。

  自从荀柔归朝过后,朝中许多著姓眼看就失势,宫内由凉州人把控,宫外是并州军耀武,尚书台掌管人事,朝中朝外,想要举荐自家子弟越

  发困难,廷尉府则不时要张口咬人,而且什么人都敢咬,让满朝公卿日常战战兢兢。

  司徒府中不用担心安全,大家忍不住就过过嘴瘾。

  蔡邕坐立不安的望向王允,想要告辞离开。

  却见王允低头注视着琉璃盏,神色渐沉。

  “太尉故有失职,不是年少,略失分寸,但毕竟算忠勤王事,若论功绩,在座诸君,算允在内,都不及荀太尉,诸君何敢将之取笑?”

  欢快的气氛一滞,众人表情凝固,露出惊疑之色。

  蔡邕虽为天子讲书,但不过是个迂直文人,大家都不太将他放在眼里,但王司徒这话一出,意思就不同。

  可如今长安谁人不知,当初荀太尉班师回朝,可是王司徒寻来西凉叛军百般阻挠,如今却一派忠直,连背后说两句都听不得——大家还不是以为王司徒要与荀太尉斗争到底,才说这些话来讨好么。

  有人露出鄙薄神情,仿佛对王司徒的谄媚态度不屑。

  董承左右一望,“司徒说得是,本是议政,却不小心失了分寸——不过,太尉始终不归长安,这天子的婚事,恐怕就需司徒费心。”

  此话一出,众卿神色又是一变。

  其实,这才是他们今日聚于此处的原因。

  于是方才的话题全都翻篇,气氛重新热烈起来,天子娶妻,不只是为绵延皇室血脉,那更是国母。

  本朝重嫡母,天子驾崩,继位者无论是嫡出、庶出甚至过继旁支,若皇后还在,那就是原本的后族掌政,先帝灵帝当初入朝,还是原本桓帝后窦氏当政,窦氏联合士人欲除宦官失败,窦太后才失势被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