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见晓 作品

第 186 章 珍礼


  夜晚不适合庞大的拆快递活动,但荀柔将两位兄长寄给他的信都读完。

  亲哥荀斐对他刺杀董卓的行为既震惊且愤怒,用一封措辞严厉的书信训斥,问他是否觉得自己武功绝世,忘记还有亲人兄弟,并十分断定,他自幼所读的诗书全都白学了,否则绝不会干出这种事情。

  有鉴于他哥远在千里之外,无法面斥,这封信的威力被大大降低。

  荀柔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傻笑,只觉得兄长或气急败坏、或阴阳怪气的语气非常亲切,令人怀念。

  除此之外,两箱信件中带来的中原信息,就不那么愉快了。

  整个中原地区,如今就像一个漩涡沼泽,充斥着野心、怀疑、背叛、欺骗、仇恨、利益,虽然大规模的战斗只发生过一次,但小规模的冲突不时发生,彼此关系错综复杂。

  这固然在荀柔意料之内,但想到无数百姓被裹挟其中,不得自主,只能默默承受乱世的灾祸,还是让他忍不住叹息。

  翌日,他仍然起得很早,平日的晨间锻炼环节,改为拆取礼物。

  兄长在信中表示,出于安全考虑,所有礼物都塞在“真”咸鱼堆里。

  荀柔把袖子一层一层叠起来,将手伸进咸鱼堆里摸索。

  被拨出来得咸鱼哗啦哗啦落地,圆溜溜的死鱼眼瞪出五彩斑斓的黑。

  荀柔很快摸到一个细绳编织的网,费力的将东西拖出来,一看不由愣住了。

  网兜不大,沉甸甸坠手,塞满大大小小的贝壳四五十枚,脏兮兮的附着干涸的海草或者泥沙。

  他很快回过神来,将其放在地上,拿出一枚扒开。

  已死的贝壳没有张阖力,轻而易举就掀开来。

  绚丽却柔和的珠光,顿时在眼前绽现。

  拇指肚大小的圆润珍珠,□□涸的肉质半裹沾在贝壳底部,却丝毫不损其光泽与颜色。

  珍珠,珍者,宝也。

  从诞生起,珍珠就是人类心中的珍宝。

  在尚未征服大海的年代,海中珍珠更是难以用价格评估的宝物。

  想起当初他给亲哥的,毫不靠谱的那叠建议,荀柔忍不住猜测——这是人工养殖的吗?

  反正他看不出来。

  看不出就看不出,仅这一袋、这一袋...虽不清楚珠宝市价,但从过去他收礼情况估计,这绝对老值钱了!

  比那几十车的铜钱粮草加起来还值钱。

  难怪费这般力气掩藏,若是让人知道,即使典韦这样的武功,也难顺利将东西送来长安。

  “...要都是...”回首看向对满库的麻袋,荀柔简直要流口水,“发...发财了!”

  军费、粮草、战马、教育、人才、迁移百姓、工匠俸禄、科研投资...只要有钱,可以说啥都能有。

  荀柔登时干劲十足,很快从咸鱼堆扒出数袋珍珠,还有红珊瑚、砗磲贝、玛瑙石、玳瑁龟,以及虽然装在盒子里保存完好,但完全被咸鱼腌入味的几根人参、鹿茸。

  故当戏茂,沐浴熏香、端正衣冠,随府中侍从前往拜见时,看见的就是个衣冠不整,熏得一身咸鱼味,并将胳膊伸进咸鱼里搅和的荀太尉。

  侍从对自家主君当前仪容感到局促,一时间不知是否该上前禀告,反倒是戏茂只轻轻扬了扬眉梢,上前见礼。

  “拜见太尉。”

  “用过朝食么?”荀柔将手从咸鱼里收回来,袖子一抖落下。

  “尚未。”

  “一道吧。

  ”荀柔邀请。

  “固所愿也。”戏茂欠身一笑。

  荀柔回屋换过衣衫梳洗后,早饭牛乳和羊脂饼已经摆好。

  与府中一众官二代青年不同,已至中年的戏志才不止饱读诗书,通文法、知军事,还曾数年游历中原,对时事之弊、天下局势、百姓疾苦有相当深刻的体会,对盘踞中原的豪强士族十分反感,不吝尖刻之词。

  对他以汉朝大义控制天下局势行为十分赞赏,认为这是“超人之先机”,天下诸侯无人能出其右。

  一盏稀粥的工夫,就被夸成“超人”,荀柔觉得很钛。

  “袁本初身出名门,四世三公,以得人为名,于董卓之时,不敢任事,远逃出京,弃其利而就弊,知此人空怀大志,却不辨是非轻重,若守一地还勉强可支,若得众反陷于危境,非能天下。”

  “其弟袁公路,枉出名门,轻薄其行,不知大义,纵一时取胜,也终必自得灭亡。”

  “徐州陶谦,荆州刘表,益州刘焉,其子孙无一才能,故虽心怀犹疑,不敢稍动,不足为俱。”

  “中原其余诸辈,如张邈、鲍信等徒,更不足为论。”

  “唯有二人,太尉需得谨慎。”

  “不知是哪二人?”荀柔有些好奇他的答案。

  “平原相刘玄德,南阳太守孙文台。”

  “在下随常山荀主簿见过刘玄德,虽为太尉举荐,但以在下观之,其有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能折节下交,心怀大志,终不为人下。”

  “孙文台发于孤微而能聚士,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其子虽年少亦有战功,乃当世少有之少年英才,如今虽属公路,然袁公路其人,性狭多疑且妒,必不能容,二人迟早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