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见晓 作品

第 141 章 以酒酹地(第2页)

  这个地方,被白波军和南匈奴占领,收入必然是没有,但它曾有一个响当当的主人,历史上第一任长平侯,是汉武帝的大将军卫青。

  至于王校尉,是曾经的河南尹王允,这位老大人不知如何走通了董卓的路子,在袁绍出奔后,被任命为了司隶校尉。

  自王校尉上任以来,雒阳周边的治安一落千丈,西凉军比袁绍之时更加招摇,不过王允本事不错,就这样竟又劝得吕布不曾引发几方冲突,也算是厉害人物。

  荀攸又望了一眼案上的信,再望向他,却少见露出犹豫神色。

  公达还要说并州吗?荀柔忍不住运气。

  见他如此,荀攸不再多话,将药盏收起,准备端下去。

  “公达有什么话,直说便是。”他要走,荀柔又忍不住开口了。

  荀攸微微一愣,回过身来,见荀柔低头拿了一片碎纸往裂隙上怼,顿时不知该笑还是该叹。

  正事重要。

  他重新在案旁坐下来,“小叔父原意大抵是想以将军张辽一部,与五原太守互为犄角,以此二人稳定并州北部的南匈奴,可是?”

  “我知道五原郡靠北,与中原相隔,但五原郡有长城,以此为拒,占地利之势,兵马钱粮后也不必担心,必补给充足,难道还不够?——五原、朔方、雁门、云中,都是我大汉之地,岂能让与匈奴?”原本不想生气,但说起边事,荀柔仍然忍不住激动,“我可以直说,我之所以舍刘虞而向公孙瓒,是因为公孙瓒会一心想为大汉夺回乐浪、辽东二郡,刘

  虞绝不会!”

  荀攸不明白荀柔为何执着于人烟稀少的偏僻远地,但也心知此时不是讨论此事的时候,他缓了缓,等荀柔安静下来,这才平声静气的开口,“攸并非以为不该收服远郡,只是如今形势,小叔父可有想过?六叔父助公孙瓒大胜乌桓,远逐弹汗山固然可喜,然于并州,恐怕却会是祸患。”

  “...请细细道来。”荀柔心上一悬。

  其实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荀攸一解释,他就明白过来。

  所谓连锁反应而已。

  乌桓和鲜卑,不是电脑游戏上的阶段怪打赢就结束,而是庞大而坚韧,在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之间,挣扎生存的北方民族,就像历史上曹操在柳城大胜,几乎灭绝乌桓,这个民族的余脉却在鲜卑,在南匈奴之中留存下来。

  乌桓和鲜卑部族向西驱逐,而整个长城北面,完全是匈奴人的草场,按照草原上的习俗,他们若要存活下去,会依附其族成为奴隶,匍匐在匈奴人的靴下。

  而如此,匈奴就会壮大,不会满足于继续留在冰雪的北方,或者说,他们从来不会满足于寒冷的,草木稀疏的北方。

  冬季和春季,是所有人都难捱的时候,也是匈奴一定要南下劫掠的时候,他们要同汉民争夺生存空间。

  弓马娴熟、凶悍成性的乌桓,将成为南匈奴的先锋,想到这点,荀柔不得不生怵。

  “匈奴也未必...”虽然统称匈奴,其实是十几个部族组成的联盟,彼此之间未必和谐。

  “小叔父,于大汉,于社稷江山,如今,你不能败。”荀攸沉声道,“一但并州失利,董卓会逼迫到如何地步?”

  “还不止,”荀柔垂首,左手止不住颤抖起来,“吕布、高顺等俱是并州人,一但并州失利,雒阳城中的并州兵卒,必然人心惶惶。”

  “文若所言,当先定中央,再图其他,攸以为善。朔方、云中五郡,在桓帝时就多为匈奴所据,叔父若想收复,不如等中原平定之后,再徐徐图之。”

  可是...

  荀柔闭了闭眼睛,他亲眼见过沦为匈奴人奴隶的汉民,而如此他和曹魏,和司马氏又再有什么区别?

  然而,他的确很难给并州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援。

  波连的平难军可以给他的兄长提供一些粮草和武器,但如果匈奴真的和乌桓、鲜卑联合,他们是阻挡不住的,荀柔也不可能下命令,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阻挡,之后呢,中原战乱他又怎么办?

  并州...还不够分量。

  “...是我思虑不周,”他低声喃喃。

  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

  他明明将曾记得的战略全写下来,送给波才,结果他自己倒忘记了。

  “我明日便派人北上,”既明确失误,当然立即改正,荀柔站起来,仰首书空,手指凭空描绘并州地貌,“让波才领五原郡汉民...迁移至黄河以南。”上党、西河是他能接受的底线,“沿途收拢百姓,勿使为匈奴所害。”

  荀攸听完,欲言又止。

  “公达?还有不妥?”荀柔立于案前,垂眸看向他。

  荀攸这次摇了摇头。

  他很清楚,让小叔父放弃并州百姓不可能。

  只希望,乌桓、鲜卑与匈奴没那么快联合到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