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见晓 作品

第 136 章 袁绍离京


  袁本初跑了。

  收到这个消息,荀柔像头顶被打了一闷棍。

  打得也不算重,只是突然闷重了一下,还远没到眼花扑街的地步。

  丁建阳死后,袁绍离开雒阳,大概也算理所当然。

  出外募兵的另一路人马,鲍信、张超曾悄然入京又离开,他们走后他才得知,这一路是亲近袁绍的人马,对方离开,不管出于何等缘故,都说明袁绍已不再将重心放在雒阳。

  他心底轻叹一声,连跪坐半日的腿脚也酸疼起来。

  堂中,前来报讯的尚书还在等着他吩咐。

  荀柔扶着案站起来,在席后抖擞抖擞,保持着语气淡定,仿佛袁绍逃跑只是见小事,“走便走了,司隶校尉一职,关系重大,请前将军前来一道商议。”

  前将军,就是董卓。

  他身上挂着并州牧,荀柔始终不放心,借他倡导废除宫刑的时机,给他换了个位置,这个官职听上去平平无奇,却是如今武人的最高职衔。

  前后左右四将军,仅次于大将军,还在曹操梦想的镇西将军之上,如今大将军从缺(虽然可能也缺不了多久了),前将军董卓总督天下兵马。

  而司隶校尉,属于军职体系。

  既然绕不开,干脆直接了当,开门揖盗算了。

  “唯。”尚书郎克制住惊慌和紧张,应诺领命。

  最近董卓在雒阳城中杀人,显然给朝中官吏都带来很大的压力。

  但压力,有时候,却可能变成权利。琇書網

  当一个人知道,对方手中有刀,很少有人能不产生畏惧之心。

  事实上,荀柔能清楚的感到,随着董卓杀人足够多,雒阳城中的权利正逐渐被对方掌握,曾经的鄙薄、轻蔑,都被畏惧取代。

  畏威怀德,畏威在前,怀德在后。

  事实上,纵观历史,最早的皇权,不正是由此而来?

  当初,他为董卓支这一招,是为避免国库不支而致董军哗变,如历史中一般祸乱百姓,现实发展至此,荀柔有些无奈,但也没办法。

  实际上,在经历黄巾之乱后,亲眼见识汉朝的军队,才知道军队抢掠百姓并非个例,而是约定俗成。君王朝的军队,和共和国的军队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他们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只是为了王朝稳固。

  董卓固然横暴,但事实上,这个年代的军队,哪家都做过同样的事。没有钱,军队会反水,所以,在政治经济败坏的时局,所有将领都会默认兵卒可以出去打野。

  都是没有信念的军队...

  屋内火盆烘得实在燥热,荀柔拉紧氅衣,步出殿宇透气。

  今日天时还好,虽冷些,但天蓝如洗,澄澈漂亮,归雁嗈嗈,排成一字从头顶飞过。

  南宫西侧,先前因为宫乱而被焚毁的殿宇前,只有零星两三个披甲之人在磨蹭,也没人监管,荀柔怀疑,他们甚至可能都不是董卓手下里的兵。

  当初一旬修整城墙,如今两个月却修不好一间宫室,这其中缘由,不必明言都能让人心中透亮。

  袁本初在雒阳时,他对其人横竖看不对眼,如今对方离开,他不得不承认,袁绍在雒阳,对董卓就是一柄头上悬的宝剑。

  这把剑不够锋利,但未出鞘前,董卓并不知晓,他只能看见这把剑华丽的外表。

  况且,读过圣贤书的人,有时候的确比董卓这样的人要有

  底线些。

  他曾经一边嫌弃,一边又希望能和袁绍合作一二,如今袁绍跑了,算是彻底拉倒。

  绍,布衣之雄,度其不能成大事。

  这是记在史书上,他彧哥说的话。

  荀柔在殿前守卫惊讶睁大眼睛注视下,在冰凉的石阶上坐下。

  台阶宽平,他将腿落下两阶,膝盖还是支起来,但腿也没那么长,伸不到下一阶去,只好就让腿支棱起来。

  也是这年代流行品评人物,文若这样不好八卦的端方君子,才会说出这么直白的评价。

  打小他与兄弟们闲聊,休若兄爱憎分明,友若兄擅长阴阳怪气,文若坦荡直切,就公达坏得很,什么话都藏在心里,只一脸老实望来一句“攸从叔父”...

  玩起来也一样,休若输赢坦荡,友若酌情耍花招,公达赢得悄无声息,只是文若从来不参与博双陆,玩游戏只玩特别烧脑的下棋,偶尔遇见来玩的郭奉孝,这家伙嘴最不停,永远学不会观棋不语,一定要指手画脚发表高见...虽然的确是高见...

  若是他们见到如今的董卓,又会怎么说?

  啊...

  要有一杯酒就好了...

  他此时,真是很想来一杯酒。

  袁绍跑了,丁原死了,他与董卓也没有了共同提防的敌人了...他还能再见他们吗...

  “太傅!”方才的年轻尚书气喘吁吁的跑回来,“太后在长秋宫招董侯去怒骂,臣正想进去禀告,渤海王就拉住臣,命臣回来寻太傅。”

  “太后?”虽然石阶沁凉,荀柔却坐着不想动。

  “听说近来常有宫女失踪,太后以为...是时常出入宫廷的董——”

  尚书眼中透着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