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徽宗怒撤御使台(第2页)

 “遵旨,老臣这就回去办。”蔡京答应着,转身就走。

 徽宗一看,急忙喝道:“慢!还没说完呢,你就那么急着走?朕就那么讨人嫌,这么急着离开朕?”

 蔡京一惊,忙又回转身来,低头弯腰,哆嗦着嘴唇说道:“岂、岂敢岂敢,老臣是想抓紧回去落实皇上安排的事。臣恭候皇上恩旨。”

 “哦,这还

差不多。”徽宗语气和缓了一些,但后来却越说越气越说声越高:“还有个更重要的事,很重要。今天朕很恼火,很生气,全是因为御使台和察院这帮人,特别是那个陈中,还有昨天在朝会上胡闹的那个吹什么号,他们居然要挟朕,要集体辞职。朕是谁?朕是大宋历史上唯一元始天尊转世之教主道君皇帝、敢做敢为敢革新的徽宗大帝,哼,向朕叫板?他们算是昏了头瞎了眼!他们不是要集体辞职吗?朕批准!你去告诉他们,让他们全部辞职,同时把这个御使台和察院都给我撤了。不要了!统统不要了!”

 蔡京一听徽宗要撤御使台和察院,忙摆手说,“皇上不可,不可不可,万万不可!皇上您消消气,消消气。御使台和察院,可不能不要,这是历朝历代都必须有的机构,并且是重要部门;本朝以来,从太祖就特别重视。对御使台和察院的官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他们胆敢恶毒攻击诬蔑皇上,死罪都不为过。但这两个机构可是万万不能撤。若说这帮人不行,换人不就是了吗?御使台和察院呀,不管怎么说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机构,就算是摆个样子也得有,臣听说,就连天庭上玉皇大帝手下,都专门设有管监察和风纪的大神和部门,若徽宗朝却没有,将来进宗庙写历史就不好办了,先帝们也会不满意的。”

 徽宗一边听着,一边思考,脸色也在起着变化,渐渐地平静下来,等蔡京说完后,又静等了一会,才说,“哦,朕就是被他们气晕了。照你这么说,还真得考虑考虑。不过,你先办着。先说这个陈中,朕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若不是光华总是替他说话,朕早就把他流配到沙门岛了。这回绝不能轻饶。所有御使台和察院的头头,全免了,一个不留,也不要再叫他们干御使监察这行当;凡是触犯刑律的,一律依法惩处;够不上刑律惩处的,就把他们打发到朕看不到的地方去,给他们个吃饭的地方就行。陈中手下的那些人,御使台的、察院的,能换的都换了,别让他们在那里一天到晚没事找事,还要威胁皇上,简直要反天了。朕绝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蔡京应道:“遵旨,臣一定抓紧去办。”

 蔡京出了办公大厅,就急急地往回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蔡京有点近乎欣喜若狂。若不是他涵养深厚,恐怕在皇上跟前就得要笑出声来的。杨光华的突然失宠和出局,对他来说是天大的好事;而陈中及御使台和察院的下场,正是蔡京做梦都想要的结果。

 但杨光华会有这样的下场,大大出乎蔡京的意料。并且这事儿出的太突然,没有任何预兆。蔡京回到正事堂自己的办公室,坐下来想先把这几件事,好好的梳理一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杨光华这件事怎么处理?这是需要好好动动脑子的特别重要事情。

 蔡京可是为人行事方面标准的老奸巨,官场生存斗争的老油条。他丰富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特别是四十多年的朝廷争斗,可谓既有重大收获,也有深刻教训。凭他的直觉和刚才徽宗的话语里,他知道,杨光华这事儿,绝不这么简单,因而处理起来也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和长远的政治眼光。不然,自己就极有可能陷于被动,甚至因此再度败走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