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王甫状告张商英(第2页)

 徽宗接过之后,并没有立即看,而是盯着王甫,“你这里边写的什么呀?朕现在没有心情看,你说给朕听听吧!说完了去万宝阁”

 王甫就清了清嗓子,微微弯了一下腰,以显得自己不那么高大,低着头说:“皇上,小的听说,御使台那个张根在早朝上发飚了?臣从吏部郑尚书那里得到准确消息,这个张根是宰相上任后才从下面提拔上来的。”

 “噢?此事确切?”徽宗惊诧地问。

 王甫回道:“千真万确。最近,张根经常跟宰相在一起,小的觉得,这个人早朝上发飚,肯定是受宰相指使的,才敢这么猖狂。从年前到现在,小的一直在注意和观察宰相。在您宴请大臣们的时候,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只有宰相一直默不作声,也很不高兴的样子。大朝会那天,从上午表彰到下午观看歌舞,宰相一直嘟着脸。元宵节晚上,宰相理当陪皇上观灯,可宰相请假说拉肚子。据小的最好的朋友说,他并没有拉肚子,他就是不想去,也不让他的家人去看灯。他给他的家人们说,这些灯、这些爆竹、这些烟花,都是用老百姓的血汗钱换来的,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这不,一上班,他就找到梁尚书,让梁尚书把整个大朝会和元宵节灯会花的钱,全部核算一下。这事您可以问梁尚书。宰相让梁尚书看看,支付了这些奖赏用的钱、采买包括官服在内的各种用品奖品和发出去的现金,共用了多少钱。总的算出来之后,朝廷还有没有余钱?春天到了,要准备接济农耕有困难的百姓,要考虑能不能为灾区的百姓拨付一点种子钱和农耕用的耕牛犁杖等钱款。小的觉得宰相对皇上您亲自部署安排和指导的大朝会,还有元宵灯会这些事儿啊,都有意见,心里不满意。好比说,您要提他为少保,他表面上是婉言谢绝了,实际上他是不屑于跟何大人他们一起受奖,也不屑于要这个奖。小的还觉得,他这其实是对皇上您不满意。”

 徽宗听王福说着,一直没有吭气。等王甫停下不说了,才再问他:“王甫啊,看你的身材,高高大大的像个粗粗拉拉的人,也像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没想到你还很细心嘛。那,朕问你,你老是盯着张商英,你老是注意着他,观察着他,为何?要说实话,不得欺瞒。”

 显然皇上如此问,大大出乎王甫的预料。他竟然张口结舌了半天,才说:“皇,皇上,小的,也、也没怎么想,小的就是觉得,宰相对皇上的安排不、不满意,还有,他老是觉得皇上乱花钱。小的认为,朝廷的钱是皇上的,江山都是皇上的,皇上是花的自家的钱,凭什么不能花?皇上花点钱,宰相还要打横炮,还要左拦一下右挡一下,还这不满意那不高兴,皇上凭什么,还要看宰相的眼色?”

 王福停下不说了。

 徽宗又问:“就这些?还有吗?”

 王甫就尴尬的吭哧了几下,说“没,没了,小的就说这些。”

 徽宗就说:“唔,不错,明白江山是朕的,钱是朕的,不错。把这材料留给太师吧,咱们去万宝阁。光华你看一下那材料。哦,还有,张根的来历,已经清楚了,不用再查了。”

 杨光华答应着,从王甫手上接过材料看了起来。只听王甫对皇上说,“材料里写的更具体更细致,请皇上有空的时候预览一下吧。”

 二人走了不多会儿,杨光华正看着王甫送来的材料,蔡攸便来了。进门一看徽宗不在,就问杨光华:“太师,皇上没在?”

 杨光华说:“噢,蔡尚书啊。皇上去万宝阁了。若是向皇上报告事情,就请去万宝阁吧。若是送交材料,放我这里也行。”

 其实,除了这几个特别人物,其他人向皇上呈送材料,都是交给杨光华。蔡攸却说:“下官去找皇上吧。”说罢,接着又走了出去。

 原本,杨光华以为徽宗在万宝阁,肯定是要一直待到下班,直接就从那里去餐厅吃饭。可蔡攸去了不到一个时辰,徽宗就带着张宁回来了。一进门,就招呼杨光华说:“来,光华,咱们议一下这个事。”

 说着,就回到自己的龙椅上坐下,杨光华跟过来站在龙案前,等着徽宗说话。

 徽宗说:“看来,张商英和蔡京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