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王甫受赏官升四级(第2页)

 第二天,杨光华就把张商英和郑居中叫到了垂拱殿,先把皇上关于王甫的安排旨意告诉了二人。因他们提前都已经知道,也有个预判,所以并不感到惊奇,反而觉得是必然要办的。杨光华特别叮嘱他们:“这是皇上亲自安排的,既要快,还要安排好。没必要因为一个八品小官惹皇上不高兴。”

 张商英说,“好,太师放心吧。我们会安排好的。还有个事,我们专门向您汇报一下,举办新任官员培训班这个事儿,恐怕还得先有场所,再就是要搞一个班子,负责人、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还有教师。”

 张商英正说着,郑居中就插话说:“太师啊,这可是朝廷下诏的,该奖励的这些官员,如果奖励了不给他们实职而让他们参加培训班,他们要是向皇上告状怎么办?”

 杨光华说:“这你就多虑了。首先说,现在朝廷的实职官员本来就多,你再给这些人都安上实职,往哪里安?如果硬把原来的一个岗位放上两人甚至三人,他们还能干什么事儿?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典故,你该知道吧?所以办这个培训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就像宰相说的,你们呐,把现有的朝廷官员当中抽出一部分人,尽量从那些不担任实职,只有虚职和荣誉官衔的人当中抽,让他们管理、去教课就行了。我可以给皇上说一下,专门下一道诏书,就开办。以后呢,朝廷的这个官员培训班呀,就长期办,干脆就办成一个大宋官员培训学校,现在临时应急培训这些人。以后呢,对于要提拔的人都要先培训,至于培训的内容你们可以去设计。这事我会向皇上禀报的,皇上也会同意。”

 其实,这样的事,根本就不需要向徽宗汇报,杨光华自己说了就算。

 张商英一听杨光华给自己开出了药方,他心里就有底了。接着,郑居中又说:“原来王甫跟何志是一起修九域志的。这次只安排了王甫,何志却还是原地不动,这是不是有点儿不太妥当啊?太师您是不是跟皇上说一下,一并把何志也提拔一下?”

 张商英直接回怼郑居中说:“这是什么话?王甫是因为向皇上直接献稀世珍宝,受到皇上的重赏,与何志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不妥之处?谁规定提拔一个官员还要配上另一个的?”

 杨光华看了郑居中一眼,明显看出郑居中对张商英这一说法不满意,但张商英说的有理有据,郑居中也没法反驳。其实二人都很明白,郑居中就是想讨好一下何执中。因为他毕竟多年跟何执中一起共事,现在他终于当上了吏部尚书。并且据说当时他任吏部尚书,还是占了何执中的光。因为最开始是要何执中兼任吏部尚书的,是何执中婉拒后,提出让郑居中任吏部尚书的,所以郑居中就想一还一报,来回报何执中。这样的伎俩,杨光华和张商英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一批因进献古器、古鼎和各种宝物而受奖提拔的官员,还有受到金钱奖励的,算是安排完毕。还有一批,是所献宝物的档次高,价值也高的,皇上又专门奖赏了他们房子和土地,其中朝廷官员当中就有四人,每人在京城得到了一套房产的奖励;还有三名官员在京郊获得了一百亩到六百亩不等的土地奖赏。所以一时间整个京城无不在谈论这些事儿。在整个大宋各地,包括一些县城、州府所在地,出现了一种奇景:除了皇陵以外,其他的坟墓几乎都被扒了,为的就是从里面淘到和抢到、挖到一点古器。也正因此,一时间,全国上下古器也好,古鼎也好,各种奇石珍木也好,包括名字名画等等,价格飞涨。据皇城司给杨光华上报的材料上说,一件普通的古器皿,就能达到数千贯的价格,比一个月前翻了。十倍,因此凡是手里有各类宝贝的人都发了大财。朝廷原来用作存放各种宝物的库房,还有露天的场地,以及准备见艮岳临时搭起的大棚,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各个朝代的古器皿和各种宝物。朱冲带着一班人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这些东西全部编号登记并收藏了起来。

 徽宗看着报上来的登记表,不禁眉飞色舞,特别高兴,心里便有了一个新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