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赏奇石徽宗罢课(第2页)



    张大山和郑刚,亲自带人从外围疏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打开了一条仅能通过御辇的通道。



    杨光华又对朱缅和朱冲作了交代,要他们下午抓紧卸车,并要他们第二天上午,一起到垂拱殿,皇上要专门接见他们。然后才启动御辇回宫吃饭。



    在街道上行进的时候,徽宗还特意打开御辇的窗户,露出头来向拥挤的人群挥手致意。结果招来了潮水一般的欢呼。徽宗对这种狂热的欢呼,很是受用。而结果是御林军和特种部队的士兵,只得再度拼命的往后推拥人群。短短半里地的一条街,正常不到一刻钟即可通过,可这回半个多时辰才走出来。



    吃了午饭,皇上休息起床后,由杨光华和杨戬陪着,到御书房读书。



    翰林侍讲已经等了一个时辰。这位翰林侍讲,是一个老学究,也是当时研究理学的权威。他对徽宗不按时前来听课,很是不满,因此黑着脸,半天也不开讲。



    倒是徽宗却特别兴奋,乐呵呵的对老学究说:“老师啊,我看今天下午的课,就换一换课题吧,咱们就先不学孟子了吧?咱们今天下午,是不是专题研究园林艺术啊?这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哪。”



    翰林侍讲半天不说话,只嘟着脸看房顶,直到徽宗又问,“老师你看怎么样啊?”这才说,“您是皇上,您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可皇上也应该知道,读书上课的时候,你是学生,学生就该听老师的。老师认为该学的课程都是事先定好的,一国之君,重在说话算数,一言九鼎;而不该朝令夕改,一天三变主意,这不是圣明君王的做法。”



    这一番话下来,徽宗的笑容消失了,本来嫩白的脸上腾起了暗红的云彩。按常规,杨光华送下皇上在这里读书,他就可以回到垂拱殿去处理事务,或者到皇城司办公。可现在一看皇上和老师的样子,他担心产生冲突,就不敢离开了,只好在这里观察情况,以备不测。



    果然,徽宗坐下之后,闷了一会儿,突然说,“你回去吧,今天下午的课不上了。”



    在侍讲嘟着嘴、郎当着脸、耸着肩膀走出御书房之后,徽宗对杨光华说:“光华呢,你告诉翰林大学士,明天起,朕的课不要再让这个人来了。如果他们翰林院没有人,那就不上了,每天下午啊,我们自己读书,再不就让翰林大学士亲自来讲。皇上身为一国之君,还需要他来教训?让他给我上的是知识课文化课,不是训导课教育课。”



    徽宗说完,就嘟着嘴转身望着外面的天空,默默无语起来。杨戬赶忙递上热茶,说到:“就是,我看着也不像话,他以为他是谁呀,皇上让他在这里吃这碗饭,就好好吃呗,还想指点江山哪,小样!”



    徽宗一听杨戬这话,头也不回的说道,“还轮不着你说什么,你懂什么?家伙都不全,还在这里瞎叽咕,一边去!”



    杨戬吐了吐舌头,悄悄的到茶房去了。



    杨光华站在徽宗旁边,轻声说道,“皇上,您是一国之君啊,不必跟一个老夫子一般见识。您的远见卓识,您的英明神武,岂能是他一个老学究能懂的?您是以国事为重,他只看到这一堂课,只看到这一个时辰。这就是国君和一个学究的天壤之别。今天中午的情形,不就很能说明问题吗?那热烈的情形,那壮观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您巡幸京城的时候。说明什么呀?说明皇上您深受民众的爱戴,深受百姓的拥护啊。更说明皇上您执政卓有成绩,您治理下的国家富裕文明民众幸福国家富强啊。”



    徽宗听杨光华说过这一番话,才觉得心里舒畅了些,转过身来说道:“就是,我也不想跟他生这气。不值得,我作为一国之君,要是跟这样一个教书先生一般见识,那我还怎么做得了这个大国之君呢?我还怎么能去当一个圣君明主,对吧?这课不上了,咱们就专题研究一下画院的事吧。画院呢,清明节之前就要正式启用了。启用之后怎么发挥好它的作用?我看这是个课题,你也考虑一下,咱们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