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遵旨敲定太尉婚期(第2页)



    此刻高俅已经换成一副灿烂的笑脸,把王诜让到上座,看着王诜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这才问道:“王大人能光临殿帅府,是全军将士的荣光啊。不知大人亲临,有何见教?”



    王诜虽然不懂政治,不会权术,但眉眼高低还是能看得出来的,要不,岂不白活了几十年?他觉得高俅的脸色变得好快,但变出来的这种笑,看似灿烂,却让人有皮笑肉不笑的感觉。说出来的话,也明显有官腔的味道。结合在门口的经历,他得出一个结论:如今的高俅,已经今非昔比,再像以前那样对待人家,就是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看了。



    于是,王诜便说道:“当然是有事了,并且还是急事大事。不然,皇上和杨大秘也不会让我急火火地跑来。”



    指挥使和队长见此情形,识趣地退出去,走了。王诜便把杨光华的话,当成皇上的意思,对高俅说了一遍。



    王诜和高俅,在婚姻这等大事上,都是四六不懂的人,谁也想不出个子丑寅卯。不得已,只好一起来到户部找杨震。最后,三人商定,并获得杨光华首肯之后,婚礼定在了腊月十七。



    定这个日子是特有讲究的。阴阳先生说,“七”是“吉”的谐音。“一七”,就是要吉祥、一切吉祥如意的意思。并且呢,腊月十七距小年也正好有七天的头,双七更加吉祥。



    接下来,便是婚礼的筹备。高俅的婚礼筹备,格外复杂,也格外麻烦。



    先说婚房:杨震带人给高俅找的宅院,经皇上特批之后,原本想着要彻底整修一番,好好装修、装饰一下。可这婚期往前一提,迫在眉睫了,也只好按杨震的要求,先简洁的装饰一下整个宅院,只把婚房稍稍精装了一下,这样前前后后也是用了五天时间,直到婚礼前三天才全部完工。多亏杨震亲自监工,又从户部抽调、从工部借调了十多名能工巧匠,昼夜不停地干,才保证了如期完工。



    再说新娘子,也跟别人不同。新娘子名叫青莲,长相清纯,很是乖巧。十四岁就来到撷芳楼弹琴唱曲。王诜作为媒人,给高俅牵线搭桥之后,经过徽宗认可,王诜出了五千贯钱,把青莲赎了出来。出来后,头几天住在王诜家里,跟他的小妾们在一块。女孩子,是要从娘家嫁出的。可青莲从小是个孤儿,靠亲戚拉扯大,十四岁时亲戚托人把她送到了撷芳楼。在高俅婚期定了之后,青莲没有娘家这事,便成了大问题,也是让王诜和高俅特别头疼的一件难事。最后还是杨震作主,在婚礼的头三天,让青莲住到杨震家里去,临时拜了杨震做干爹、杨震夫人做干娘、杨超做干哥。这样等于是杨震有儿有女,儿女双全了。对这一安排,杨震夫妇、青莲、高俅都无比高兴。



    而后,婚礼的一应事项,全有杨震操持。高俅对杨震,有说不出的感激,当年他初到王府的时候,王府有些人故意给他小鞋穿,都是杨震护着他,帮他摆平了许多事,也带他学会了许多事。现在,杨震又成了他名义上的岳父,找房子、装饰房子、布置婚房等等,都是杨震在操持。高球在心里暗暗的想,除了皇上,将来他必须要好好报答的人就是杨震。当然,还有王诜、刘仲武和杨光华。这都是对他的命运起过关键作用的人。人的一生啊。是走运还是倒霉;走上的是一条洒满阳光的康庄大道,还是风雨坎坷的崎岖小路,往往取决于十字路口的关键一步。而迈这关键的一步,靠自己往往难以奏效,要靠外力,也就是别人推一把、拉一把、或者指一下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