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打出亲政第一拳(第2页)

 


    说到这里,徽宗停了一下,环视一遍众臣,清了一下嗓子,继续说道:“今天早朝之后,朕要跟三品以上的十八位大臣逐一谈话,时间大约需要两天。谈话的内容呢,就是听听各位重臣,对当前朝廷的施政方针、措施及成效的看法,对朝廷有意见建议的,包括对朕的,都可以提出,朕还要对每一位参加谈话的大臣提出要求和希望。”
 


    “谈话结束以后,由吏部负责对全国行政序列的官员、枢密院对全国军政序列的官员,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之后,根据这次的综合考核和评价,对现任的各级官员,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整。优秀的、卓越的,要提拔,要重用;表现庸劣的、声望和微信很低的,要降级、惩戒,直至清理出官员队伍。”
 


    “我们的官员队伍,没有好的精神状态,没有奋发有为的态度,没有对朝廷的忠心和对工作的热心,对民众的关心,就是昏庸腐败的;这样的官员队伍,迟早会拖垮朝廷,拖垮国家,拖垮我们的江山。所以这次的官员调整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希望大家要端正态度,正确理解,积极支持,在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协助支持吏部和枢密院把这项工作做好。”
 


    “我在这里要说明,如果有谁抵触或者扰乱这次官员调整,朕将据本人的具体表现和事情的性质,毫不客气的给予处理和惩处。”
 


    大臣们都以惊愕的表情,凝神静气地听着徽宗讲话。可以说,谁都没想到,一向和善文静、被众臣认为压根不会当皇帝的徽宗,居然能讲出这样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并且态度鲜明,主旨明确,思维缜密,原则性、逻辑性都很强。显然,徽宗是做了深度思考和认真准备的。
 


    徽宗讲的这一番话,并非杨光华为他准备的,而是在跟杨光华商定之后,他当天晚上去请教了太后,自己又思考了半夜的结果。
 


    杨光华压根也没想到徽宗能讲出这样一番话,他在心里想:这个小皇上,的确是在成熟,在进步啊,特别是思想的成熟,不能小瞧,更不能轻视。
 


    早朝结束后,接着来到垂拱殿,就按计划开始了大宋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皇上跟朝廷重臣的全面谈话。
 


    按照杨光华拟定的名单,第一个来谈的是章惇。章惇昂首阔步,意气风发地来到大殿,挺直身板坐在徽宗的对面。自从徽宗亲政以来,章惇的心情分外舒畅,精神格外振奋,工作特别有劲。
 


    徽宗说的很诚恳,让人听起来也很实在,都是知己话、心里话。章惇听着竟有点热血沸腾。徽宗说完的时候,章惇比在早朝上还要亢奋。表态的话,说得非常有力,也非常令人振奋,特别是他说道:“皇上,您登基以来,老臣虽然为了朝政,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但是由于老臣天性使然,说话太直,有时难免有伤皇上尊严,所做个别事项也有违皇上旨意,但是老臣也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没有半点私心,还请皇上能原谅老臣的冒昧和不周。老臣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也多次做了自我检讨,今后老臣将彻底改正自身不足,不遗余力,为大宋的发展勃兴尽绵薄之力。”
 


    徽宗听到这一番话,确实是被感动了,他没想到章惇居然这么中肯、这么坦诚、又这么谦虚,这还是他认识的章惇吗?自从他登基为帝以来,才跟这个章惇打交道。在他印象中,一直认为章惇就是一个浑身带刺,傲慢、崛强、很难对付的家伙。可今天,从早朝到现在,章惇简直就象换了一个人,似乎是凤凰涅槃了一样。所以徽宗对跟章惇的谈话非常满意。
 


    接下来就是曾布。然后,一直往下排,全部谈完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晚上,徽宗的晚饭都是送到垂拱殿来吃的。两天的谈话,徽宗不仅没有看出丝毫的疲累,而且精神更加高昂,充分展现了徽宗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杨光华和梁师成都从内心里对徽宗这种状态,表现出了无比的钦佩和羡慕。而被谈话的大臣们,每一个走出垂拱殿的时候,无不精神振奋,意气洋洋,走路的步子都格外轻快、有力。通过这次谈话,大家普遍感觉,大宋王朝要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徽宗将要创造一个新的奇迹,满朝文武,真的是摩拳擦掌,一心一意要建功立业。
 


    两天的谈话结束之后,徽宗对杨光华的安排非常满意,直接就说:“光华安排的特别好,效果也出奇的好,没想到啊!真的没想到。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