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太后打出组合拳

    第二天早朝前,杨光华连夜写好的稿子,塞到了梁师成的袖筒里。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又专门跟曾肇坐在一桌,悄悄地把跟皇上交谈的大体内容给曾肇说了一下。



    曾肇听罢,只说了一句:“这样皇上还是难以有所作为,咱们还需要直接帮他做点工作”。



    杨光华轻声地问:“咱们能帮皇上做什么?”。



    曾肇说:“得先想办法从现有职位中挖出几个,腾出空位子,使官员能流动起来,皇上就能运作了”。



    “这,”杨光华茫然地看着曾肇,略显尴尬地说:“曾大人,您说的这个,我一窍不通,让您见笑了。”。



    曾肇摆了摆手,说:“你才上班不到一个月,很多事还在摸索和学习研究阶段,不通啊,再正常不过。”



    杨光华用真诚的目光看着曾肇“那,只能请您做了”。曾肇点了点头,“好,我去做。只是不知能不能做成”。



    杨光华本来还想问一下,要做什么事?但看到吃完饭的蔡卞走了过来,就站起来说:“两位大人,我先走了”,拿起空碗去了洗涮间。



    两天后的上午,散了早朝,杨天华回到办公大厅,刚摆好文具,曾肇就走了过来,指点着手上的稿子对袁布凡说:“老袁,我让杨光华抄一下,太后等着要”。



    袁布凡哦了一声,问:“什么内容啊”?



    曾肇回道,“是太后恩准宁广远和礼部尚书李进,申请退休的诏书”。



    袁布凡说,“噢, 宁广远有七十了”?



    曾肇一边说“还差两岁吧,身体不好,一直有病”,一边就把草稿放在了杨光华面前。



    杨光华听清楚了曾肇的意思,便接过稿子,对曾肇点了点头说:“我马上抄”。



    杨光华看着那份诏书,心想,莫非这就是曾肇所说帮皇上做的工作?可两个老臣退休,跟皇上要解决的急迫问题,会有什么关系呢?他琢磨不透,毕竟他对朝廷错综复杂的业务关系和运行机制还不够熟悉,有的甚至一无所知。



    次日上午,这份批准宁广远和李进退休的诏书就下发了。这篇诏书还是按原来的程序,由宰相、中书舍人、给事中都审核签字之后下发的。令人惊奇的是,这篇诏书刚发下去,下午一上班,一份太后的手诏又发下来了。太后和皇上的手诏,是不用经过层层签字,可以直接下发的。太后手诏上赫然写着:“任命陆佃为参知政事(正二品),袁布凡为代理户部尚书(从三品),韩忠彦为吏部尚书(从二品),李清臣为礼部尚书(从二品),曾肇为首席中书舍人,主持中书省文秘工作”。



    杨光华恍然大悟,果然,曾肇为皇上做了件大事。参知政事,原本是太祖时为牵制宰相而设的职位,又叫执政。可他听说,自打章惇任宰相以来,凡大事都不让宁广远参与,加上宁广远身体不争气,经常病休,久而久之,章惇就把执政的权力全揽在手上,执政就形同虚设,形成了宰相独断专行的局面。对此,宁广远很是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生闷气。在这种情况下,曾肇劝他退休,他也正好找个台阶下了。至于李进,本就快到退休年龄,只差几个月,身体也不好。这两人一退,就腾出了位子。没等章惇反应过来,太后和徽宗已经把空位填上了。并且,如此推磨式的一转,就将把持官员提拔任命、文件审核两大关口的陆佃和袁布凡,调离了原岗位,一下把这两个至为重要的关口打开了。而这两个关口,都是章惇把持得最牢固、对章惇最为忠心、最能卖力的部门。虽然杨光华给徽宗提过两次建议,但因没有钥匙,自然就无法打开这两把锈锁。到底姜是老的辣,曾肇仅仅动员两位老家伙退了休,令皇上愁烦煎熬的棘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超两天,太后又下了一道手诏,内容是:“为提高朝廷办事效率,优化公文管理办法,特诏令朝廷各部门、全国各级官府,即日起,朝廷下发的文件,一律由相关业务和职事部门起草,经中书舍人审核,宰相审核签字后,报请皇上审签,即可下发。凡是皇上的圣旨、诏书、制书、敕令等文件,由翰林院起草、中书舍人审核,报请皇上审阅并签字盖印后即可下发。地方官府上报朝廷的文书文件,报皇上的经中书舍人初审、宰相终审后,呈报皇上;送报各部门的,直报各部门并报御史台阅处,由御史台监督相关部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