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章 免贵张山(第2页)


    余笙说道:“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姓张的救过孔家后人,所以可以不用说免贵。
 


    还有一个,玉皇大帝姓张,叫张天师,在咱们国家,是神姓,所以不用说免贵。”
 


    张山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大学生就是大学生,懂的就是多,对了,小伙子,你是来找工作的,还是准备调过来的?
 


    我告诉你,别看你与厂长熟,也别过来。
 


    这印刷厂快黄了。”
 


    余笙说道:“看出来了。
 


    张叔,为什么会这个样子,你知道吗?”
 


    张山向外面看了看说道:“原来印刷厂的效益挺好的,宋厂长经常在外面跑业务,厂里也干不完的活,工资发的及时,奖金也高,大家都很高兴。
 


    你想想,工人大都是没有上过大学的,十几年前最高就拿到小一万,也不少了,很多人都羡慕我们。”
 


    余笙问道:“那为什么后来不行了?”
 


    张山说道:“还不是因为上面的出版社效益不好。
 


    原来,出版社和印刷厂是分开的,各自自负盈亏。
 


    后来出版社效益不好, 上面的领导就把印刷厂并进了出版社,想拿印刷厂的利润,补贴出版社。
 


    本来是一个老板,也没有什么。
 


    可是,谁知道出版社越来越过分,原来只有二十多人,后来年年进人,这才多长时间,就堆了一百多人。
 


    印刷厂的利润 ,都被拿走养闲人,发工资了。
 


    印刷厂的奖金没有了不说,工资还慢慢的越发越少,还常常拖欠。
 


    直到发不出来了。
 


    可是,印刷厂的利润还在啊?
 


    工资发不出来,工人当然不干了,就找宋厂长闹。
 


    宋厂长一气之下,干脆不去跑业务了,大家都饿死算了。”
 


    张山说起来,也是愤愤不平。
 


    “可是,出版社的工资一直在发啊?”
 


    余笙问道。
 


    “你不知道,我说了你可别给别人说,那些人贪大公司的钱呢。
 


    他们在出版社,安插进了许多自己人,还有很多吃空饷的,听说工资都进了领导们自己的腰包。
 


    而且,大公司他们有人,当然能够发工资了。
 


    唉,都是宋厂长太老实, 要不然,我们也可以不用干活,干拿工资的。”
 


    张山说道。
 


    余笙问道:“这话怎么说?”
 


    张山越说越兴奋,已经收不住了。
 


    “宋厂长有次喝醉了,到我这里坐了很久,流着泪说的。
 


    他说,梁山要在印刷厂安插人,吃空饷,被宋厂长拒绝了,坚决不同意。
 


    所以,梁山就说,你不同意,印刷厂就别想拿到工资。
 


    从那以后,印刷厂的工资就慢慢不行了。
 


    唉,宋厂长干脆给工人放了假,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印刷厂变好了,就让他们回来继续上班。
 


    所以,你也看到了,厂里除了我,一个人也没有。”
 


    张山说道。
 


    余笙担心的问道:“那厂里的机器,不都坏了?”
 


    张山说道:“没有,宋厂长和两个技术员,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把机器检修一遍,上上油什么的,怕机器生锈了。
 


    唉,宋厂长多么能干的一个人,居然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余笙说道:“没关系,以后会好的。”
 


    张山说道:“好个屁,宋厂长那天回来,又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