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这活好啊

    17 这活好啊
 


    余笙上传完,看了看时间还早,干脆继续码字抄书。
 


    万一记性突然变差了,怎么办?
 


    直到凌晨三点,余笙才关机睡觉,根本没有理会不断跳动消息框。
 


    没时间。
 


    看那玩意,耽误挣钱。
 


    关机,睡觉。
 


    关机这个习惯,是蓝星养成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带过来了。
 


    如果是前身,当舔狗当的那么辛苦,怎么可能会关机。
 


    他也不敢关机。;
 


    可怜的堂堂神阅副主编夏侯盾先生,等了一晚上,结果金一笔的头像忽然就变灰了。
 


    这是,下线了?
 


    不是,金一笔大大,金祖宗,你就不能看看消息,咱们约个时间,让我老人家请你吃顿便饭吗?
 


    偏偏喃喃细鱼儿这两天也关机。
 


    得,两个都是爷,他是孙子!
 


    第二天一大早,余笙就起床了。
 


    不是不瞌睡,而是要给小苦瓜买早餐。
 


    他把早餐买回来,小苦瓜就能多睡一会。
 


    等他把早餐买好回来,余栋已经起床了,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
 


    看到余笙把早餐买好了,笑得别提多开心了,忍不住唱了起来。
 


    余笙眼睛一亮。
 


    这嗓音,清澈,灵动,还带着一点点的小伤感,实在是太好听了。
 


    他怎么没有早点发现,家里这只小苦瓜有如此好的嗓音。
 


    行,等有机会,让小苦瓜赚点零花钱。
 


    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起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哥,你怎么不吃?”
 


    余栋说道。
 


    “哦,吃,吃完了我送你去学校。”
 


    余笙说道。
 


    “不用,我自己可以。”
 


    余栋说道。
 


    “好,等过几天,哥在你们学校买一套房子,到时候就不用每天起怎么早,也能让你姐住家里。”
 


    余笙说道。
 


    余栋兴奋的问道:“哥,真的吗?”
 


    余笙说道:“真的,你只要好好学习,将来想在哪里买,就在哪买。”
 


    余栋担心的说道:“可是,我听说咱们这里的房价可贵,哥,你能买得吗?”
 


    “能,哥有钱,到时候买个大平层,你,你安姐,和我们一起住。”
 


    余笙说道。
 


    “爸和妈呢?”
 


    余栋问道。
 


    “他们住咱们家就行,不然买了房子,也会被他们卖掉。”
 


    余笙说道。
 


    “哦!”
 


    余栋不说话了。
 


    吃完饭,余栋就去上学了。
 


    “余栋,钱给你放书包里了,别丢了。”
 


    余笙在后面叮嘱。
 


    “知道了,哥!”
 


    余栋蹦蹦跳跳的跑了。
 


    余笙本来想着再睡个回笼觉,一看时间也不早了,他两世为人,没有偷奸耍滑的习惯,想了想,上班去吧。
 


    今天已经二十九日,过了明天,就要放国庆节假了。
 


    到时候,领着小苦瓜,出去浪一圈。
 


    就是不知道余安放几天假。
 


    有钱,就是任性。
 


    余笙简单把屋子收拾一下,打出租车前去上班。
 


    到车上的时候,他才打开手机,就看到很多未接来电。
 


    他父亲余天,打了好几个。
 


    怎么了?
 


    难道母亲李琴的病情恶化了?
 


    心里再不喜,也是他的母亲,余笙急忙拨了回去。
 


    “爸,怎么了?”
 


    一接通电话,余笙就关切的问道。
 


    “那个,你妈非要出院。”
 


    余天的声音,透着无奈和痛苦。
 


    “为什么?”
 


    余笙问道。
 


    问完忽然就生出一个不好的预感:“她要卖房子?”
 


    余天叹了口气:“是,她要出院,还是要卖房子!”
 


    余笙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爸,你们离婚吧,还有,告诉她,那十万元钱,是我借的,让她还钱。
 


    还有,我记得房子是爷爷奶奶的名字,她没有资格卖。
 


    还有。。。”
 


    余笙沉默了一会,这才说道:“你告诉她,我们没有她这个妈了。”
 


    说完,余笙把电话挂了。
 


    摊上这样一个母亲,何愁不死的快!
 


    “小兄弟,怎么了?”
 


    出租车司机问道。
 


    余笙苦笑着说道:“没什么。”
 


    把伤疤给别人看,除了得到一些廉价的同情,有什么用呢。
 


    “听到了吗?”
 


    余天阴沉着问道。
 


    李琴没有说话,眼睛红红的。
 


    “李琴,三十多年了,我们两个辛辛苦苦的工作,却没有让孩子们穿过几身新衣服。
 


    余栋的校服,还是借人家都旧衣服,你却花两千多元,给李根买一身,口口声声说他工作了,要穿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