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隔壁住MM 作品

第35章 足球队(第2页)



    。。。



    当夏浩洋第二天来到公司听到一个消息,燕城电视台的《我是创作人》火了,在节目中出现了多首高质量的原创音乐,不乏国风古风精品之作。于是夏浩洋的名字再次被鞭尸,又被网友在网络上调侃说他不配国风音乐之类的。



    但夏浩洋被网友辱骂以来从没有回应过,燕城电视台也就一次公开宣布跟夏浩洋不再合作,之后也没有在公开场合提到过夏浩洋的名字,甚至刻意为公开不合作事件降了温。网友们过过嘴瘾骂上几天就马上忘记了,所以这次辱骂并没有之前严重,更多的类似于调侃。



    夏浩洋对网友辱骂或者说调侃自己的事完全不当回事,也点击了热搜上燕城电视台的《我是创作人》的新闻,听了几首相关的音乐,觉得确实不错。尤其是对一名年轻的女创作人安屿印象深刻,她原创且自己演唱的《她》让夏浩洋觉得非常震撼。可惜或许是知名度不够,这首曲子没能获得太多的赞誉,没能晋级,还让夏浩洋颇为遗憾。



    华国的流行音乐在30年的时间里其实一直在按照正确的方式在进步着,30年前的华国流行乐坛属于抄袭时代,当时的香江音乐偶有几名出色的创作人,但更多的是去抄袭东瀛的音乐,在那个知识产权音乐版权保护并不发达的年代,看似繁荣的香江流行音乐更多的是靠抄袭而活着。



    而80至90年代的湾湾音乐有着包括罗大佐、李忠盛在内的著名原创音乐人,但更多的也只是是民谣风在流行,跟东瀛欧美的流行音乐有着明显的区别,而大陆在30年前的流行音乐则近乎于荒漠,还在尝试从民族音乐向流行音乐的转变。



    其实各国的流行音乐都是差不多的发展线路:抄袭时代——原创时代——原创标准成熟的工业化时代。



    在经过30年发展之后的华国如今正走在原创时代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打造自己的原创偶像、原创英雄。这也是周伦方山、林又夕等大神在这个世界如此出名的原因,因为他们是华国流行音乐打造出来的偶像,标杆。



    在很多前辈的穿越娱乐圈文里,甚至有周伦方山的音乐征服欧美乐坛的桥段,其实这只是对音乐不甚了解的粉丝的意淫。看着很爽,很痛快,但真的很难实现。欧美流行乐是成熟的原创工业化时代,人家除了玩说唱、摇滚、民谣这些目前华国接触到比较多的音乐类型之外,人家也玩电子、爵士、蓝调、灵魂乐、古典乐。而玩这些音乐在华国会饿死,没人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