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王弋的战略(终)


                 无休止的争论让王弋有些要扛不住了,平日里愿意倾听且为之深思的计策如今变得聒噪且刺耳。

  这一刻他才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穿越并不代表能够成为位面之子。

  现在一众谋臣们已经不是在讨论曹操会不会舍弃洛阳了,他们已经有了答案。

  如果曹操放弃南阳郡,他放弃洛阳是迟早的事。

  如果曹操这次没有放弃南阳郡,他就会拼死一搏。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现在他们在讨论曹操放弃南阳后的战略。

  不得不说曹操的魄力是真的大,如果是王弋,绝不舍得放弃洛阳。

  如果洛阳握在手里,发展的重心就一定会落在洛阳上,曹操不想给王弋打白工,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真正的问题在于曹操会向北还是向南?

  会去西域苟延残喘还是会和孙坚斗得你死我活?

  面对曹操的选择,王弋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

  “我觉得应该往北,如果是我我就会这么选。”戏志才分析道,“西域地域辽阔,说不上富饶但也绝不贫瘠。三十六国统御起来是一股不能小觑的力量,哪怕这次损伤惨重,人口基础还是有的。

  我算过了,我们想要统一天下至少要十几年。凉州的攻取优先级绝对在后三位,曹操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到时候他没有受到战乱影响,继续了足够多的力量,反攻中原不是没可能。

  所以北进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刘晔却不同意他的看法:“不能这么看,西域确实是好选择,但是一旦选择了西域,曹操就相当于远离了天下中心。十几年的时间能发生多少事我们想都想不到,若是他放弃天下中心就会和时代脱轨,到时候反攻就是笑话。”

  “怎么会是笑话?”

  “战术战法、兵力配置、人才获取、技术经验,这些都是偏安一隅无法获得的。”周瑜显然不看好北进,“曹操不是短视之人,他敢放弃洛阳就不可能放弃中原,特别是人才。太学院培养出来的诸位应该有所了解,除了个别优秀的,其他不过中人之姿,混个能做官而已。曹操发布过‘招贤令’,人才可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投靠。”

  “但是攻打益州太危险了吧?别的不说,单单益州那个地形,在我们准备好之前,曹操能绕进去吗?”鲁肃对好友的想法不是很认同。

  这也是众人拿不准的原因,曹操和孙坚都是很有能力的人,这两人打起来胜负难料,曹操胜利的把握并不大。

  “说到地形……我倒是有些发言权。”孙福想了想说道,“不瞒诸位说,我在山里面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山中情况相当了解。益州多山,也是曹操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不过这对孙权来说同样也是困难,因为他不可能将所有的山路都守住,他甚至都不可能探明白那些山路。只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孙坚的赢面很小。”

  “我也赞同曹操会打益州。”郭嘉终于说话了,“我认为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曹操的决心。曹操一路从青州退到了洛阳,最落魄的时候只有几座小城,起起落落让他的心性非常坚韧。失败没什么可怕的,坚定的信念才是制胜的关键。

  而且曹操麾下又不全是蠢货,怎么可能看不出只有孤注一掷拿下益州才是他唯一的生机?”

  “你怎么知道这是唯一的生机而不是死路?”黄权站出来说道,“诸位,我是益州人,我觉得我有发言权。

  益州被称作天府之国,仓储禀实、土地肥沃,再加上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天下无不向往者。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益州连年水患,很多地方生存都要靠运气,指不定哪年下雨大了整片田地都会被冲垮。

  这还只是民生,如果曹操没有挑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很有可能都不需要孙坚出兵,恶劣的天气就会将其击败。

  益州的治安并不好,宗贼众多。

  可是宗贼多就意味着宗族多,宗族多就意味着人才多。当时孙坚对宗贼采取的是不容忍的态度,把闹事的那些基本杀干净了,剩下的都是些安分守己的人。

  如今他窃据大位,那些安分守己的也不安分了,都想着博取一线机会,获得滔天的富贵。

  孙坚有宗族支持,后勤补给有保障,以逸待劳只等曹操上门。

  两相对比之下,曹操的赢面非常小。

  既然凉州和益州相连,曹操想要得到这些情报非常容易,我觉得他是不会夺取益州的。”

  其他的不敢说,王弋对益州水患这事儿还是有发言权的。要是没有亮亮,光靠李冰的都江堰还真就不足以让益州变得后世那般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