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扬州乱局(八)


                 吕布对朱桓的每一个招式都看得十分仔细,终于确认了朱桓真正的实力。

  朱桓确实要比几个追随他的老部将要强,可也强得有限,比他还要差上许多。

  之所以看不出深浅,很有可能和修炼的武功有关。

  这点他也不确定,毕竟这些都是各人的秘密。

  面对强势的朱桓,吕布也只能乖乖认怂,武力解决不了一切,魏续也只能白死了。

  不过为了在袁术手下混的好一些,吕布决定主动上前搭话:“朱将军……”

  吕布已经很客气了,朱桓却没有什么好脸色,粗暴打断了吕布:“吕奉先,你现在是待罪之身,放你活动是看在往日同僚的面上,不是让你多嘴的。”

  “你!”吕布气急,可他是个粗人,也想不出什么骚话反驳,只得在一旁生闷气。

  朱桓却不想放过他,揶揄道:“北方一介匹夫,果然蛮横无理,一点儿礼仪规矩都不懂。我乃‘吴之四姓’之一的一家之主,要知道尊卑,懂吗?”

  并不是朱桓嚣张,顾、陆、朱、张四家虽然不像中原家族那样拥有能够颠覆一方权势的实力,袁术也会伤筋动骨。/

  袁术治理扬州的方式过于极限了,他依靠袁氏的声望压制住了江南的大小世家,却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随着乱世的推进,袁家的声望会随着诸侯的实力越来越低,袁术的麾下又有大把大把的官员世家出身。

  此消彼长之下,袁术的掌控力会越来越弱,朱桓便是他花了不少的代价请出来的。

  虽然名义上是征辟,可袁术为此付出了三个县令以及一个很高的中枢职位——奉车都尉。

  这个官可不小了,换算成同俸禄的军职,朱桓和王弋出道的官职是同级的。

  关键是奉车都尉有资格参加朝会,很有可能成为九卿之一光禄勋的继任者。

  憋了一肚子气的吕布干脆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气哼哼回到给他安排的住处,专心感悟那种生死之间爆发的实力。

  可惜无论他如何努力也无法安下心来,最终只能倒头大睡。笑傲文学

  没办法,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让他愈发怀念当初在并州的时候那短暂的逍遥日子。

  然而他还不知道,这才是他倒霉之旅的开始。

  五天之后,震泽的大火终于自然熄灭了,朱桓也下令全军集合,准备班师回朝。

  这是正常操作,又不是平定叛乱需要将反贼包围,回去的路线自然怎么方便怎么来,通过河运回到吴县显然是最快的方法。

  吕布却注意到于糜也在队伍中,他有些奇怪,心道于糜不是代理县令吗?怎么也跟着回去了?

  没人能给出答案,所谓人走茶凉,那些人或是不屑、或是避嫌,反正都离他远远的。

  不到十天,军队就在朱桓的调度下全部回到了吴县。

  走的时候五万,回来的时候五万多。

  袁术才不管这些人是怎么来的,反正他的军队壮大了他就很高兴。

  他甚至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以显示自己对朱桓等人的重视。

  “诸位卿家辛苦,寡人已备下庆功酒宴,快快随寡人进城!”

  说着,袁术就拉着朱桓的手往城中走。

  朱桓也很识趣,先将虎符交还,等到了袁术的宫殿中才开始进行总结汇报。

  对此袁术有些不开心,朱桓夺权的事他是知道的,看在这是他称帝第一胜的面上他也不想过多计较。

  现在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吃个饭不好吗?

  非要整出这么多事端来烦他?

  然而随着朱桓的报告,袁术就更不开心了。

  朱桓倒是没有污蔑和夸大,将每一件事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可是有些时候实话比污蔑更有杀伤力,如何在正确的时间说出一件正确的事是一门学问,朱桓显然深谙此道。

  做为一军统帅,吕布这次的表现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无能。

  这一仗要是按照吕布的思路打下去,还没到宛陵,袁术赖以生存的五万大军可能就要打光了,盛产精兵的丹阳也可能被屠戮殆尽。

  袁术的邪火直冲天灵盖,立即下令剥夺吕布所有的官职,下狱等待问罪。

  宴会自然不欢而散,朱桓的目的却达到了。

  袁术这里吃不成,他也没打算在袁术这里吃。

  回府后他派人联系了于糜、张英、樊能等人来他家中一叙。

  这便是他留下笮融一命的目的,笮融肯定不能在宛陵就死了,要不然他怎么能买刘繇旧部一个人情?

  刘繇这些旧部其实很有意思,你说他们有能力吧,刘繇竟然被笮融造反成功给干掉了。

  可若说他们没能力吧?他们的武艺自然和吕布比不了,可统兵能力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