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大谁何(二)


                 荀彧对于王弋赐剑的想法极为赞叹,特别是罪剑得到了荀彧极力肯定。

  按照以往的惯例,臣子犯错误的惩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罚俸、谪贬以及处死。

  一般来说前两种处罚方式其实不痛不痒,当官的很少有靠俸禄过活的,谪贬之人想回到中枢更是一句话的问题。

  王弋赐剑就不同了。

  王弋赐剑的初衷是让人不要忘记尚武精神,所以赐予的剑一定是要佩戴的。

  荣誉可以用很多种方式体现出来,但是将耻辱佩戴在腰间那可真是最大的惩罚了。

  世家活的是什么?为什么人人都想成为世家?

  还不是因为世家活得光鲜亮丽?

  所以世家注重的是脸面,由王弋亲自出手的打脸行为就是让世家出身的臣子知荣辱,以罪剑为戒。

  在荀彧看来这是王弋想要恢复礼法的举动,想要人人守礼光靠言传身教是不行的,必须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对于那些不遵守规范的人,佩戴罪剑就是对他们最厉害的惩处。

  哪怕是“四灾剑”荀彧都觉得很不错,功臣也会犯错误,而某些错误是曾经的功劳抵消不了的,“四灾剑”就是给这些功臣体面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既体现了王弋不愿祸及家小的仁慈,也起到了足够的震慑作用。

  而且未来皇室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纷争,涉及皇家体面的时候大多会用上“暴毙”这个词汇。

  荀彧读过很多史料,很清楚暴毙会给后人带来多大的遐想空间以及当时君主多么恶劣的后世影响。

  有了“四灾剑”皇室的体面能够得到维护,后世也不会有那么多阴谋论。

  毕竟哪怕所有人都知道“四灾剑”是用来赐死的,可主君不明说,那就只是一种奖励。

  但是!

  荀彧对于王弋将功臣画像带入坟墓供后人参拜的想法非常不认同,甚至直接否定了自己一时上头的决定。

  荀彧暗示王弋:“主公,此法与礼不合。”

  “有话直说!”

  “主公,您将这份荣耀赏赐给臣子没有问题,是臣子们的幸事,只是……”荀彧话语一顿,压低了声音,“您有没有想过那些获得这份荣耀的臣子的后代呢?凭借祖上的荣耀,他们很有可能贪赃枉法、穷凶极恶……”

  王弋闻言有些头疼,心道很多事果然不是古人想不到,而是古人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最优解。

  “这件事我会仔细考虑的,还有什么事吗?”王弋有些不耐烦,他发现好像全世界都在针对他。

  荀彧行了一礼道:“既然如此,臣告退。”

  “等等。”王弋忽然喊住荀彧,“挑个好日子,该封的封,该赏的赏。”

  “喏。”这下荀彧满意了,王弋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王弋怎么可能不明白?毕竟人主这个职业也做了许多年了,荀彧必然是反对将功臣画像放入他坟墓的,但礼制只是个借口罢了。

  荀彧是个能臣,又不是什么圣母,功臣杀了也就杀了,犯错了该死还得死。

  荀彧真正的想法是借这个机会推行新的官制,封赏嘛,新官制别人也不懂大小,此时正是合适的机会。

  唯一让王弋有些不爽的是刘辩封他的赵王,而不是他自己称王。

  现在皇帝一大堆,王弋称个王也没什么,而且翻身后的刘辩封的总比洛阳曹操那个傀儡封的好。

  可王弋就是开心不起来,他总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不提苦思冥想的王弋,简雍这边可是忙了个底朝天。

  所有文书院当值的人全部被他抓了起来,送到了王芷那里。不仅如此,连带的家人、朋友、可能接触到他大印的人都被他以极快的速度来了个卷包会。

  简雍只有一个要求,天黑之前,他需要得到一个答案。

  王芷在知道简雍的遭遇后没有丝毫同情,甚至还极尽挖苦:“听说你下面的人都喊你‘简院长’?院长好啊,以后说不定真的是个院长了……滚吧,天黑之前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简雍的脸色非常难看,时青时黑。

  院长?

  文书院的院长是谁?

  马日磾!一个平日里只能看书的人。

  面对王芷的如此讽刺,简雍还嘴:“那又如何?你以为这次你会上位?别想了!文书院只会被拆分。而你,将毫无用处。”

  “我有没有用我说了不算,主公说了才算。”王芷懒得再继续搭理这个失势的人,边走边说,“你的时间不多了,来人,送客。”/

  简雍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如今已是下午,他还需要搜查各个事涉人员的家。

  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以他目前能够调动的人力来说,三天根本搜查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