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染血的洛阳(十三)


                 率众先登,斩杀大将,半日下剧县。

  这是一个堪称疯狂的战绩,一旦宣扬开来,张辽的名字将响彻这片大地。

  其实很多人都在关注这场战争,比如袁术、比如曹操、比如刘表……他们都派了探子进入青州,实时打探这场战争的情报。

  这些人并不忌惮张辽,说到底张辽不过是个武夫而已,要是只凭借武力就能让天下一统那这些人还争什么天下,找个实力大的一起投降算了。

  他们真正忌惮的是王弋,因为王弋手底下并不只有武将。

  说起来王弋的战略没人能看懂,坐拥河北全境兵精粮足却摆出了偏安一隅的姿态。

  但没人真的会认为他想要偏安一隅,看看他手下那些名士,如果王弋的志向只是一统河北,他手下早就跑光了。

  问题是王弋似乎跟所有人都有些仇怨,可又好像都不深,仿佛随便说和说和恩怨就能解开一般。他和很多人都能拉上关系,麾下有很多上一代的大儒为其说好话。

  这点让所有诸侯都很忌惮,在不知不觉间,王弋的势成了。

  究竟是谁为他做到的这一点呢?这让诸侯们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这也让他们隐约间猜测到了王弋的打算,毕竟几百年前同样有个姓王的,名声同样很好……

  当然,最让人忌惮的是王弋的硬实力。

  战争是政治的手段,政治是战争的延续,这两者是分不开的。

  细细数来,王弋在边境居然屯了数万兵马!濮阳三万有余,青州两万有余,后来又来了一万骑兵。

  并州具体有多少不清楚,但并州那个叫梁习的刺史很能种地,另一个叫关羽的人都要将于夫罗赶出并州了……

  而且王弋和其他人不同,他出兵多少就是多少,从来都不谎报人数。

  这一点最让诸侯们恶心,王弋要是出兵一万,你觉得出兵两万能有优势那就大错特错了。以为人数优势在我就能稳操胜券,不会让王弋将屎打出来,只会让他将屎打回去。

  精兵的战斗力波动很大,你没法确定一万精兵到底能扛住多少人。现成的例子就摆在那里,曹操凭借三千禁军甲胄硬是将朱儁死死卡在洛阳城外。

  还有一点也是诸侯们很在意的,王弋手下有很多老一代和中生代的名士,但王弋几乎没怎么用。他用的大多都是年轻人,最典型的就是荀彧,不到三十的二把手将幽冀治理得井井有条。

  文试王弋显然已经通过了,那么在青州这个考场上,王弋将交出武试的答卷,告诉世人新生代的才俊们到底有没有本事接替中生代。

  张辽提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告诉一些人往边上稍稍,别挡了年轻人的路。

  不过这份战绩现在还没现在还没传到阅卷老师手上,考生此时也并不开心,几人正在署衙里商讨下一步的对策。

  “我依旧坚持这么做!”郭嘉难得有些激动,大声说道:“打蛇不死随棍上,既然出手了,那么干脆就干掉袁绍!”

  “不行!”夏侯兰否决的也是毫不犹豫:“这次出兵已经是钻了空子,你要是再横生枝节,主公剁了你的心都有!再说了,打下了大片土地谁来治理?幽冀主公经营多年,叛乱依旧屡见不鲜,何况是久经战火的中原?”

  郭嘉撇撇嘴不屑的说道:“那也能算是叛乱?几百个乱民拿着农具就敢当皇帝占山为王,县城出个守军就平了。”

  “那也不行!”夏侯兰依旧不认同郭嘉,有些恼怒的说道:“你知不知道,要是按照你的计划奇袭颍川,濮阳张将军部同样要做出相应的调动,你哪来的权力?”

  “用不着,张儁乂不是过河了吗?让他的骑兵动一动就行。袁绍那几个歪瓜裂枣打起来还不是砍瓜切菜一样?”

  “那治理呢?”

  “我管那么多?治理找文若去啊。我是军司马,我只负责打仗。”郭嘉回答得理所当然,他的任务就是干掉一切不服的人,其他的和他没关系。

  夏侯兰都快被气死了,这么不负责任的话这家伙是怎么敢说出口的?反正他是不会同意郭嘉那疯狂计划的,北海国他们只拿下了治府剧县,东莱郡还没打。郭嘉就想着穿过太山,渡过大野泽和张飞合兵一处两面包夹颍川?这是什么样的疯子才能想出来的?

  不得不说郭嘉的这个计划可行性非常高,成功率甚至超过五成。他们这些人没有后援补给拖累,只要行军路上不出意外就是一支奇兵,绝对能让袁绍措手不及。

  但郭嘉这么做越权了,而且越的非常大,大到夏侯兰根本不是在反对他,而是在拼命救他。

  孙福对一旁的张辽眨了眨眼,示意张辽说点什么。他的出身让他在这些人中间压力很大,特别是郭嘉这种眼高于顶的人,没奈何只能让妹夫想想办法。

  张辽根本不惯着自己的小伙伴儿,抬手照着郭嘉后脑勺就是一下,骂骂咧咧:“你特么是要疯啊,是准备试试主公的刀子到底锋不锋利吗?”

  “放心吧,我了解主公。”郭嘉揉了揉后脑勺无奈的说:“只要干掉袁绍一切都好说,主公是不会因为这种事怪罪我的。”

  夏侯兰一听两眼一黑,差点晕过去。一拍桌子对着郭嘉怒吼:“主公现在不能将你如何,二十年后呢!其他人呢!你想过没有?你以为你凭什么这么年轻就能做军司马?是你真的很能打还是你的家世已经强大到主公不得不妥协?谁在给你顶着压力让你施展才华?你以为邺城和平原军营中一样吗?”

  夏侯兰不愧是世族子弟,一下子便道出了郭嘉现在最大的短板。作为一个纯粹的文臣,郭嘉的政治力量实在是太弱了,放眼望去整个幽冀官场郭嘉就没朋友,更别谈利益共同体了。

  郭嘉也是怔在当场,张嘴想说荀彧、荀攸等人和他关系都很好的。然而话到嘴边却被他咽了下去,聪慧如他很清楚私人关系和政治倾向不同,就连荀彧和荀攸叔侄在政见上都不怎么对付,何况是他呢……

  郭嘉一直觉得王弋是个混日子的高手,手下有才能的人一大堆,而且还知人善用,他平日里的生活一定清闲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