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三件喜事


                 总有人在逆境的时候喜欢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可是在王弋看来这种事更多的时候是由天不由我。

  上天没有任何公平可言,众生平等只是一句笑话。

  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一个问题,众生平等不是所有人出生的时候就都是一样的。而是在上天面前,所有人都是它的玩物。

  老天爷凭借自己无常的喜怒对天下苍生施加这奖励或者惩罚,从这一方面来讲众生确实是平等的。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王弋一直做的是将自己表现得更突出一些,让老天爷更容易发现他一些,选择到他的几率更大一些。尽量避免惩罚,从而获得奖励。

  他管这种事叫做准备,为拼命的战士们准备好上等的武器甲胄,为辛劳的百姓们准备好更加方便快捷的农具,为学子们准备好书籍,为武士们准备好了前途。

  上天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他也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回报。

  临近年关,几乎在同一时间王弋迎来了三件喜事。

  第一件事是人才。

  袁术回到扬州之后一直在谋划称帝这件事,有了陈珪的支持,这次他不再头脑一热便想登大位,而是进行了多方准备。

  被其扰得不胜其烦的周瑜终于受不了,举家搬到了冀州。仅仅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堪称一路火花带闪电。

  不要觉得这个时间长,周瑜那个死鬼老哥每次出行前至少都要数十辆车驾,像周家这种大家族能这么快,周瑜真的是在玩儿命了。

  其实真正打动周瑜的是鲁肃的一句话:欲平天下,水军无可或缺。奈何河北无可主事者,望公瑾三思。

  周瑜以前就很看好王弋,但他不是很不想投王弋。

  大抵是有才能的人都是孤傲的,为了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学,他希望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一。

  然而去过冀州之后周瑜无奈的发现,以自己的水平别说成为不可替代的一,能不能排在权力第一梯队都是个问题。

  出于个人意愿周瑜当然想在王弋手下听用,毕竟没有谁能拒绝在一群聪明人身边工作。真正强者的格局就是有竞争才能进步,获胜之后才更有成就感。

  问题是周瑜的兄长已经死了,他得扛起周家的大旗。想要恢复祖上的荣光,光靠硬实力是不够的。

  上一次周瑜去冀州的时候就敏锐的察觉到荀氏在王弋手下的重要作用,他可以预见未来王弋的三公中至少有两个会是荀氏族人,其他所有人去竞争那一个位置实在太过残酷。

  这就让一个尴尬的局面摆在周瑜面前,他看上的不一定能看得上他,看上他的他都不想多瞧一眼。嗯……我没有说某袁姓字公路的诸侯!大概吧……

  好在这并未打击到周瑜,反而为他制定了未来的方向。

  不论是跟着王弋干,还是对抗王弋,想要再次让周家腾飞,成为一个文臣注定没有多大出路。

  于是他回家之后开始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兵法上面,甚至做好了要么打死王弋,要么被王弋打死的心理准备。

  鲁肃的信来得正是时候,在周瑜看来文臣的巅峰是三公,武将的巅峰就是大将军。

  按照汉朝的惯例,大将军并不是一个常设的职位,所以在武将系统中四方将军便是能和三公平齐的职位了。

  四方将军的竞争压力就要小很多,而且周瑜有足够的自信拿到一个。

  他唯一担忧的便是自己年纪太小,不过十六快要十七而已,王弋可能不太待见自己一个小孩儿。

  虽然王弋起家的时候和他差不多大,但王弋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算得上是个传奇。尽管王弋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依旧有无数年轻人将王弋视作偶像,人生过得就应该像王弋那样精彩,曾经就连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结果到了冀州后才发现王弋对他很重视,还带他去巡视了一次军营。

  这次巡视的军营是在平原的青州军,王弋攒了好几年才攒出足够给青州军换装的甲胄,还是半身甲。

  当然这么一支半身甲的两万人军队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震撼了,没人不想统帅这么一支军队,周瑜也想。

  检阅完成之后周瑜觉得大概只有财大气粗的王弋才能给军队装备得起甲胄,这种军队的战斗力毋庸置疑,只是让他有些意外的是这支部队的统帅和他同样年轻。

  张辽,这个从未在王弋各场大战中出现过的身影,如今确实这么一支强军的统帅。

  与此同时他还注意到了一个吊儿郎当的家伙,细问之下才知道那个目无军纪的家伙居然是这支部队的军司马。

  周瑜不服啊,张辽还能说得过去,一看身形就知道是个能力不错的武将,毕竟周瑜文武全才可不只是说说,高手之间总会有些莫名其妙的感应。

  可那家伙凭什么?凭长得好看吗?那他周瑜也不差啊!

  一场意气之争就在莫名其妙的情绪中,由周瑜单方面宣布开始了。

  这场争斗持续了很久,久到王弋登位后依旧在继续。

  这场争斗同样波及得非常广泛,最后甚至演变成水陆之争,双方如非必要几乎老死不相往来。

  这些都是后话,王弋还不知道他手下两个军事天才未来会作什么妖,此时他正在为得到周瑜和为部队换装而开心。

  换装真的不容易啊,他现在也体会到小说中那种攒家底的痛苦了。

  当然他痛并快乐着,不仅是青州兵,幽州兵也完成了自己的换装,那些弓箭部队再也不用裸奔了。

  而且张飞手下幽州军团终于迎来了满编制,最初那四万老兵几经消耗,如今只剩下三万出头,还有不少是当初太史慈带去守平原的,如今全部归队。

  现在周瑜来了,建造水军也要提上日程,毕竟甘宁还在辽队研究战舰,到时候可别船有了却没人驾驭。

  不光是周瑜,诸葛亮也被兄长诸葛瑾寄存在古今学堂,可惜的是诸葛瑾并不想在冀州任职,他推脱了征辟游学去了。

  王弋因为诸葛亮还特意去古今学堂看了一眼,只是如今的亮亮还未从失去父亲的痛苦中走出来,小小年纪显得非常木讷,与周围热闹的环境格格不入。

  相比之下司马懿就欢脱许多,虽然来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已经成为了十岁左右的孩子王,嚣张跋扈。

  看着欠儿欠儿的司马懿,王弋有种预感。

  复姓大战很可能提前到来,再看看亮亮的身板,这回司马懿可能在物理程度上被揍得很惨……

  对于诸葛亮,王弋对他的好奇多过对他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