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王弋的策略


                 王弋有的时候不得不感慨有才华的人思维总是相通的。

  就在不久之前荀彧也和他提出了进位的建议,称公为时尚早,但加个将军还是很有必要的。

  打了这么多场仗,手下能封的官职基本上已经封的差不多了。

  诚然,有很多人追随王弋的想法单纯的只是想要为这支离破碎的世界做些什么。

  就比如郭嘉、荀攸,他们只是出于道义。

  可他们不要不代表王弋可以不给。

  功名利禄说到底其实就只是一件事,脑袋上顶着的那个名头,就是全部。

  鲁肃提出这条建议是因为他出色的眼光,还因为江东有不少小伙伴儿值得抢救一下,别跟着袁术去玩儿命,不值得。

  不过他并不清楚这件事王弋已经在做了,只是做得比较隐晦而已。

  所谓众望所归并不需要太众,只要下属那个小圈子里的人觉得认可其实就可以了,因为敌人无论如何都不会认可你。

  但师出有名就一定要堵住所有人的嘴,即便这个借口很拙劣,也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况且王弋的借口并不拙劣,而他曾经向卢植索取的东西,如今郑玄也正式交于他手,是时候收取自己的名望了。

  名望这种东西想要获得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你做得好并且有人吹,名望自己会来找你的。

  很显然这两年王弋做得足够好,郑玄考察过民生之后对他的作为非常满意。

  于是郑玄写了篇文章怀念卢植,上面说如果卢植看到自己家乡如今如此繁荣,一定会高兴的。/

  文章通篇都是对老友的思念,就连幽冀现在的生活面貌都没怎么提,就更别提王弋了。

  然而自这篇文章开始,郑玄似乎写上了隐,各种思念旧友,各种感叹世道混乱。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郑玄想要干什么,怎么到王弋的地盘就开始多愁善感了?

  直到另一篇纪念卢植的文章出炉,郑玄描述了几件同门师兄弟一起做学问的事,感慨那时的时光是多么美好。

  里面最后一件事是洛阳的标点之争,而王弋的名字也第一次出现在郑玄的文章中。

  这篇文章据说是郑玄酒后有感而发,说到动情处当真是悲惨戚戚,闻者无不伤心落泪。

  有意思的来了,郑玄宴请的客人非常有讲究,虽然都是士林人士,但学派、籍贯各有不同,比如张氏兄弟张芝和张昶,比如蔡邕和舔狗钟繇,比如幽州名士崔烈。

  这篇文章的影响力比郑玄之前所有的文章都大,不仅内容感人,而且书法还漂亮。

  草圣、飞白创始人、“崔杜”中崔瑗的族人,这些名头加持下不被广为流传才是问题。笑傲小说

  文章还需要时间发酵,老郑的做法十分含蓄,目的却异常宏远。

  他准备将王弋全方位无死角的捧起来,四世三公袁本初算是么?郑玄要的是一世帝王王中和。

  改朝换代总是伴随着痛苦的,新一代帝王的出现必须不凡,只有这样人们才会相信你是天命之子,你注定成为人上人。

  这还只是开始,郑玄的计划十分庞大,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不得不说郑玄的手段真是给王弋开了眼,在他的理解里吹声望只是逢人便介绍一下这是谁谁谁,有过什么成就,未来我很看好之类的,谁能想到是这样的操作?

  王弋一直觉得像郑玄这种专注于学问的鸿儒在乱世中没什么本事,只有盛世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价值。

  现在看来名望这种东西还得专门有人来帮他经营才行,就像袁绍是志向恢弘,袁术是路中悍鬼,袁基则更像是个可有可无的路人甲,根本没什么存在感。

  有了郑玄,王弋基本上不需要在操心名望的问题,而他再进一步的契机就在刘宏和刘协身上。

  他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埋葬两人,继而彻底斩断自己和大汉的联系,成为一个独立的势力。

  这是曾经荀爽给他出的主意,卢植那一手太狠了,想要破解必须剑走偏锋。

  王弋简单的和鲁肃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计划,这没什么可以隐瞒的,图穷匕见这种事是针对外人的,能通过荀彧的考察鲁肃就不是个外人。

  而且鲁肃现在已经从别驾掾吏当场升职成州牧高级幕僚,他现在的官位是从事。他的长处在于胆识以及战略眼光,想要完全发挥出他的才能这种事就不能隐瞒。

  鲁肃听完后在心底暗自佩服老一辈士人的能力,谋划布局、见招拆招的能力真是让人望尘莫及。

  不过他也不会服输,虽然不会再出现“榻上策”这种神论,但他依旧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主公,以肃愚见,如今我们最大的敌人既不是占据洛阳的曹孟德,也不是坐拥五州的袁氏,而是在荆州的刘景升。”

  鲁肃行了一礼侃侃而谈:“青州贫瘠、兖州破败,洛阳更是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袁氏兄弟反目徐州必定会成为新的战场。刘景升这次虽然败了,可荆州没有伤筋动骨。以他的能力想要恢复过来轻而易举。臣以为应将荆州拖入战局,消耗荆州的实力才行。”

  “提前布局吗?”王弋喃喃一句,陷入了思考。

  鲁肃的话给王弋提了个醒,这段时间光顾着研究袁家去了,荆州竟然被他忽视了。

  荆州人才济济不是一句玩笑话,由于刘表之前的智熄操作让很多世家将避难的地方选择在冀州。

  可王弋对世家兼并土地不妥协的态度让不少人认为他不甚友好,所以又搬到荆州去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作为人主王弋不能向世家妥协,一步退步步退,妥协一次就意味着以后都要妥协。

  而且荆州也不缺乏猛将,黄忠魏延这种不必多说,文聘蔡瑁同样不能小觑,甚至就连黄祖也不是什么弱鸡。

  再加上马家的加入,补全了荆州只有步卒和水军这个缺点。

  所谓“外行讲战略,内行看后勤。”荆州同样非常富庶,地大人多、潜力十足。

  除了没有马以外,荆州其实是一个非常适合起家的地方。

  前提是有人能解决荆襄那些势力庞大的士族,理顺好盘根错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