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公孙瓒的败亡(终)


                 戏志才被荀彧叫回来臭骂了一顿,两人本就相熟,说话根本没什么顾忌。

  荀彧直言戏志才要是再敢玩儿这种计谋,那就找个地方种地去吧。

  不仅如此,荀彧还以长辈的身份去信给了荀攸,词锋相当严厉,再设这种奇计就等着挨抽吧。

  郭嘉比较幸运,制定计谋的时候他不在,所以逃过了一劫。

  能看得出来这次荀彧非常生气,王弋醒来之后荀彧就一直絮叨。

  他一直以为王弋是用兵以正的人,因为王弋推演时的战略就是一路平推。

  哪知道王弋赌性这么大?/

  之前荀攸提出计划时他是反对的,太冒险了,堂堂正正打一仗又不是打不过。

  后来因为高柳的背叛王弋将这个计划搁置了,荀彧才放下心来。

  谁知不知什么时候王弋居然绕过他悄悄实行了更冒险的计划。

  荀彧真的很生气,这就是不信任他,要不是荀爽的叮嘱他都要一走了之了。

  王弋也是活该自找的,低声下气各种保证才勉强将荀彧安抚住。

  其实他也是有苦难言,并州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根本没有考虑后果。

  最终他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

  “文若,你说……我能终结这世道吗?”王弋有些茫然,他觉得自己的战略没错,占领并州他就有三州之地了,大汉一共才几个州?

  荀彧却皱眉问道:“主公可是失去了志向?”

  “不不不,是我问的不对。”王弋赶紧解释说:“我本想着早点终结乱世,尽量少死些人。可我发现死在我手上的人却是最多的。”

  荀彧终于明白王弋为什么这么冒险了,他缓缓说道:“主公,欲速则不达呀。您慢慢平定反而是在救他们,不顾一切追寻速度,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虚弱。”

  “是啊……唉,以后真的不能再这样了。定下策略吧,拿下并州和赵国、魏郡后便休养生息,一步一步的来。文若有什么意见吗?”

  “招贤纳士,屯田练兵。”荀彧松了口气,他就怕王弋嘴上说的好,心里却还想着冒险。

  王弋想了想,决定听听荀彧的具体的意见:“文若详细说说。”

  “主公,屯田我们一直都在做,可我们得赋税实在太低了。您不征人头税,一直靠高显的商税和您自家商队收益维持财政。高显虽然财富众多,但那点儿商税最多能维持幽州使用。这点我们必须改变,屯田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练兵。我很赞同您兵贵精的想法,可是就如这次之事,若敌人多方攻击,您的士卒再精锐也不行,所以大量募兵也是必须要做的。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招募人才,您的名望不足,人才不会自己来投,我们就必须要招。

  主公,士族不是您所需要忌惮的,士族的贪婪才是。只要我们能喂饱他们,他们就是主公基业的最大主力。”

  荀彧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在王弋手里的其实是一副烂摊子,别看地方不小,哪哪都有问题。

  王弋略一沉吟问道:“要是……喂不饱呢?”

  荀彧眼中闪过一道寒光:“主公,在安抚世家之前,您不是还募兵了吗?”

  了然!

  王弋一直陷入了一个误区,大汉能驾驭那么多世家,不是因为大汉向世家妥协了,而是世家对大汉有诉求,大汉拿捏着他们的命脉。

  王弋对三国的历史很熟悉,可除了三国对其他的历史其实不熟,而穿越者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自以为熟知了一切大事和走向就能掌控整个时代。

  大事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亮点,无论多么炽热明亮,它始终只是一个点而不是整条河流。

  荀彧的话给王弋带来了大量的启发,想到这里王弋忽然说道:“我有个想法,这么做了财政绝对不是问题,只是……”

  “主公请说。”荀彧一愣,王弋的想法通常都很有参考价值,虽然有的有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

  王弋沉声说道:“你还记得我请你们吃的那顿饭吗?就是我亲自做的那顿炒菜,秘密就在炒菜里。”

  荀彧歪了歪头很不理解,心道你还好意思提?堂堂一位主公亲自去下厨?找抽是不是?

  “呃……哈哈……”王弋有些尴尬,那顿饭其实都没吃好。荀彧还算是比较有涵养的,魏攸(就是魏攸,不是荀攸)当场就掀桌子了,引经据典对着王弋一顿喷,把他骂的服服帖帖。

  “咳咳!文若,聊正事。炒菜若能推广开来,铁锅就是家家必备之物。因为炒菜更快,味道更好,关键是要比煮声调料,关键是省盐。”

  “不!”荀彧立即反驳:“不省,相反用的更多,煮熟的东西能吃很久,您只算了一次,没算总量。”

  王弋却笑着说:“百姓不这么认为啊,他们只会算一次。”

  “主公到底想说什么?”荀彧被王弋弄糊涂了,怎么聊到做菜上了?

  “我撑得起幽州财政主要就是靠卖盐,我可以卖的很便宜,便宜到家家户户都能吃得起,我还有的赚”

  “嘶……”

  荀彧有些不淡定了,他明白王弋想说什么了,只是这样的话,不知多少世家会因此而死。

  见到荀彧这个表情王弋苦笑,估计这件事是办不成了,阻力太大。

  谁知荀彧却缓缓说道:“主公且容我们谋划一二,盐铁官营不是小事,里面涉及到的利益太大了。不过若能收回这两项权力,别说数州,就是整个天下也能支撑得起。且容我们谋划一二……”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王弋忽然想到另一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将一些贵重的装饰品加税,那些只为彰显富贵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加税,加很高的税。有钱人不会在意那些东西的价格到底有多高,穷人再便宜也买不起。”

  对于这点荀彧很是赞同,这样多少能整改一些风气,最好能让廉洁成为时尚。

  关于人才的问题王弋又询问了一些,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老郑说他现在还不行,容易木秀于林。

  可他又不能真的去弄个什么科举出来,不然不用干别的了,天天平叛吧。

  真贴个招贤令?那还不如让郑玄火力全开呢,传播的更快,更有说服力。

  荀彧却说道:“主公,蔡先生就在您麾下为何不用?”

  “蔡老头……呃,蔡先生能行?”

  “当然了,以蔡先生的名望,只要将古今学堂宣传出去,人才将取之不尽!您创办古今学堂不是为了这个吗?”

  是为了这个吗?王弋有些茫然,他创建古今学堂就是为了培养点儿未来听话的手下而已……

  “是,当然是了。只不过这不是没有好机会嘛。”

  王弋有些高深莫测,荀彧很尴尬,他真的不好意思拆穿王弋,但王弋演得太假了。

  难道真的没有人才来投奔王弋吗?你还别说还真有!

  王弋的身份地位其实很高,不少人和陈震的想法差不多,打算从小吏坐起,一边观察王弋,一边等待做出成绩得到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