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李善长

 胡长安进门站定后,又陆陆续续有人被小太监引进来。

 终于,等众人都到齐后,朱元璋终于从奏疏中抬起了头。

 没有过多的废话,朱元璋轻咳一声,直接开始了今日的议事:“如今大明的户帖制度,已经建立的差不多了。现在,朕想进一步弄清楚地方上究竟有多少田,以便日后更好的收税,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如今大明刚刚建立,户籍制度还尚未完善。

 目前暂时使用的,是一种名为户帖的东西。

 户贴上明确的记载了每一户有多少人,从事的工种,以及住址等重要信息。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官员舞弊,户贴上还详细记载了所有经手官员的签名。

 从户部尚书一直到地方上的经手人员,一个不少。

 如果要抓人,那可真是一抓一个准。

 对此,朱元璋也是颇为满意。

 不过,光弄清楚每家每户有多少人,还是不够的。

 户籍制度不仅是为了清点人口,更是为了收税用的。

 如今大明的税收,一部分是按人头征收的,另一部分则是按照土地征收的。

 在现在的户帖上,只是简单的记载了每家每户有几亩田地,对田地具体的形状和质量,却是没有作过多的描述。

 要知道,河边的土地和山坡上的盐碱地,即使面积相同,土地肥沃程度也肯定不一样,产出自然也是大不相同。

 麦田和桑田,即使面积相同,收税种类也要有所区别。

 如果不加以区别,只是简单粗暴的按照面积来收税,那人民肯定会有意见。

 现在大明刚刚建立,用简易办法收税还勉强能凑合,不过长此以往,肯定不是个办法。

 朱元璋话音刚落,户部尚书徐铎率先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不如沿用宋朝的方法如何?”

 “命专人到民间丈量土地,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田,方田四角,立土峰为准,然后根据方田的土壤色泽、厚薄和肥瘠将其划分为五等的标准,以此作为依据收税。”

 户部尚书徐铎刚刚说完,吏部尚书吴琳就发表了不同的见解:“陛下,此方法虽然好,但却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实施啊!”

 朱元璋也是默然。

 如今大明的官场上,的确是极度缺乏官员。

 为了躲避元末的战乱,大批知识分子选择隐居山林,避乱不出。

 现在的中央和地方上,都极度的缺乏人力,能维持王朝的正常运转已经是勉强,再多加个丈量土地的任务,的确是有心无力。

 众人听罢,也是一阵沉默。

 这丈量土地是好事,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没钱二没人的,可咋整?

 户部尚书徐铎又想了想,艰难的发话道:“要不,让地方官员直接上报?”

 “不行!”这次,却是高居主位的朱元璋提出了反对意见。

 连蓝海棠和胡长安都知道皇权不下乡的道理,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要是让地方官员直接上报,那还不是他们想怎么报就怎么报?”

 “到时候瞒报点土地什么的,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