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行人 作品

第113章 刘巴的另类看法(第2页)



    说完曹操静静的凝视着刘巴的双眼,他坚信一个人的眼神是不会骗人的,至少这个年纪的年轻人还做不到滴水不漏。



    “回丞相,子初是觉得,只有跟随丞相才能一展胸中所学,其他诸侯不行!”



    刘巴仰着脖子,表情淡定的回道。



    曹操挑了挑眉毛,道。



    “哦?说来听听,曹某自认名声并不好,你是如何产生这种想法的?”



    刘巴闻言依旧淡定,道。



    “回丞相,是因丞相做事的手段,以及在下观察后得出的结论,在下出身年少求学之时恰逢黄巾爆发,十八岁时又任了零陵户曹史主记主薄,知道天下大乱之时百姓的苦难。”



    “在任时,常为百姓之事苦恼,而丞相之名虽恶,但观丞相治下,百姓的生活却远比其他诸侯要好得多,而且丞相麾下的军队极少有就粮之事发生,往往都是提前统筹好大军所需用度。”



    “由此可见,传言中丞相的恶名多是世家口中传出来的,而在下也是世家出身,对于这些人的话并不可信。”



    “此外,对先人不敬的罪名可是不轻,丞相组建摸金校尉向先人借钱来减轻军队和百姓的负担,宁可背负骂名,这更是让在下由衷佩服,因此在下才觉得丞相才是真正心系天下的智者,毕竟所谓的先人们也不会看着后代饿死而无动于衷吧。”



    曹操闻言笑着捋了捋胡子,道。



    “你这看法倒是新鲜,曹某的恶名到了你口中却是成了智者,哈哈……”



    刘巴拱手道。



    “虽是个人愚见,不过在下却深信不疑,古今成大事者,必有异于常人的魄力与胆识,丞相的手段虽然偶尔偏离了世间常理,但这何尝不是魄力与胆识的体现,子初愿为丞相的大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曹操闻言,有些严肃的看着刘巴问道。



    “那么你有何自信可以为曹某效劳呢,嗯?”



    刘巴直视着曹操的双眼,正色道。



    “在下不才,却欲比肩前汉名臣桑弘羊,只是不知丞相可敢用否!”



    曹操闻言,眼珠子差点瞪出来,想他起兵至今,最头疼的就是粮饷,若眼前这个刘巴真能有桑弘羊的本事,不哪怕只有其三成,他至困顿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