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惊雪 作品

第一千四百章 看向海外,倾销的前兆(第2页)

  “那这一批重甲如何解释?”

  谭渊问。

  宣青书想到一种可能:“这该不会是六年时缴获而来的帖木儿军士重甲吧?”

  朱棣重重点头:“没错,这正是建文六年缴获的重甲。至于是谁将重甲运出大明,交给鞑靼的,相信本雅失里、阿鲁台会告诉我们答案。这并非眼下最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立即启程,兵发北海!”

  “北海?”

  徐辉祖有些惊讶。

  朱棣严肃地点了点头:“鞑靼将部落迁移至了北海,想要将其部落一网打尽,我们就必须北上。现在还没袁岳军队的消息,这小子估计是抢我们前面去了!眼下最困难的,莫过于过冬衣物不足。”

  这次战争毕竟是准备时间有限,资源调动有限,加上想着秋日结束战争,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草原上过冬的问题。

  眼下天渐寒,又要向北,就必须考虑过冬的问题了。

  徐辉祖低头看了看地上的重甲,缓缓地说:“咱们不缺过冬的衣物吧,有那么多羊皮羊毛,临时赶制一批冬衣还是没问题的。兀良哈是袁岳的功劳,鞑靼这里的功劳不能让给他,我们需要抓紧才是……”

  金陵,武英殿。

  朱允炆收到了南洋水师与旧港宣慰司的捷报,审视着舆图,见整个苏门答剌半岛已全部在明军控制之下,终松了一口气。

  不管过程是否正义与否,不管杀戮是不是多了一些,战略大局达到了,那就是正确的。

  马六甲海峡太过重要,扼守东西海道,是抵御即将崛起的西方的桥头堡,也是大明进入西方海域的基地。

  南洋建设需要提上日程了,只靠着一卫之兵与水师是不够的,多弄点军士过去才行。

  解缙、杨士奇将沙盘之上,南洋中的黑色旗帜撤了下去。

  杨士奇看向南洋方向,交趾算是大明在南洋的后盾,渤固如同海上花园,而苏门答腊则是前沿据点,唯一有点美中不足的是,占城国实在是有点碍事。

  占城国虽然面积不大,但位置都是紧要的,不仅挨着海,有极为出色的天然港口,还有广袤的河州之地,稻谷一年三熟,产量比交趾还多……

  只是,现在没有收拾占城国的借口。

  朱允炆也没有急着扩张,看着沙盘中的南洋位置说:“我们在南洋的力量还是薄弱了一些,朕以为,可调两至三个卫的军士前往南洋。”

  解缙自然是支持:“眼下海洋带来的利益颇多,加大卫所部署是理所当然的事。”

  杨士奇深深看了一眼朱允炆,缓缓地问:“陛下,臣听闻皇室储备了海量的丝绸,不知是否为真?”

  朱允炆坦然承认:“没错,皇室内部存储的丝绸已达六十万匹,朕不打算将这批丝绸投入商铺之中,等郑和回来之后,让他再次出航下西洋,将这些丝绸带到西方诸国,换一些金银器物也好。”

  海量的储备若是投入商铺之中,恐怕会在短时间内击垮丝绸产业,反而对大明商业、百姓都没好处。

  倾销这种事,需要对外进行。

  历史上,西方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华夏市场。现在轮到朱允炆了,自然也需要用差不多的方式,打开西方市场。

  如果西方人识趣,乖乖拿钱财物换东西,如果不识趣,不打开市场,那大明也不是不可以开两炮的。

  大明想要完成原始积累,想要拥有雄厚的资本去发展资本,去稳固先进的地位,要么对内盘削,要么对外掠。

  朱允炆找不到更好的道路,去实现大明国力的更进一步。再说了,国内市场不够大,也不方便冲击,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

  只能将目光投向西方,看向欧洲。

  “也不知宁王在非洲到底如何了。”

  杨士奇感叹道。

  朱允炆微微皱了皱眉头,这个答案自己也很想知道。

  按照预期计划,朱权此时应该将力量延伸至地中海附近了吧,他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组织各方力量开凿苏伊士运河,这事关大明能不能控制西方,扼守西方,从而将西方封锁在大陆之上,让其再无法实现资本积累与扩张!

  朱权,你不会辜负朕的期望,对吧?

  「明日中秋,后面是国庆,惊雪先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事事顺遂,也祝愿我们的祖国,富强昌盛。

  另外,这段时间后脑勺有一根筋突突突的跳疼,后面几天先容惊雪缓几口气,暂时一更。

  如果不能恢复需要去趟医院看看,假期之后我会早点恢复两更,大家体谅。

  愿大家身体健康,多陪伴家人,愿所有读者们都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