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狼预言家 作品

第三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16日。

  著名律师冯炳南依据《上海租地章程》中对公园服务的市民界定上并无中外区分这条规定,进而从语义、法理等多个角度条分缕析工部局“并无权力不准华人或其他国籍之人入其所管理之公园也。”

  当天上午,于工部局内提前召开的纳税年会上,约翰·乔治董事力挺该言论,并代表西蒂尼·巴顿总领事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

  工部局与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决议,自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18日起,界内公园一律向所有人免费开放,6月1日后便无禁令这一说法。

  对华人开放的公园包括但不限于四大公园(外滩、顾家宅、虹口、兆丰)。

  这一条例公布后,整个公共租界都沸腾了!

  有关“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争议自1878年6月《申报》刊文呼吁“请弛园禁”起,就一直是华人群体据理力争的大问题。

  而这个一度被认定为无法解决的历史问题,居然在今天骤然消弭!

  随着事件发酵,各大新闻报纸争相报道过程中,一个新的名字也在被逐渐提起——

  叶家二少爷叶洛。

  他才是此次事件的幕后真正推手。

  工部局也会在开园当天在外张贴公示,四大免费公园的使用权暂归叶氏投资公司所有,由其负责公园的经营,维护等日常工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

  自徐州誓师二次北伐后,叶家在上海滩便渐渐销声匿迹,不可一世的劳工总会骤然缩减小半,势力范围更是从全上海滩暂退至公共租界内。

  上流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行动,一股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机感弥漫在上海滩的夜空中。

  此前严打黄包车的淞沪警察厅也突然偃旗息鼓。

  余立奎掌控的人力车行再度辉煌,死灰复燃的趋势无法阻挡,这些天渐渐取代劳工总会,占据了法租界各大热闹区域。

  不管是哪个阶层的人,都能感知到叶家要从上海滩顶层世家滑落,成为一个二三流的势力。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叶洛却横空出世,进入无数人眼帘。

  公共租界,上海总商会。

  “总会长!四大公园要是真对华人免费开放了,那我们张园的生意就完蛋了啊!”

  临时会议上,一名须发皆白的老人咳嗽几声,怒目圆睁,对着傅筱庵口吐飞沫。

  在场的还有另外两大华人公园——徐园,愚园的拥有者,分别是盐官私商徐棣山的儿子徐立,宁波商人张谦。

  他们将已经快行将就木的张宏路请来理论,为的就是逼迫虞洽卿阻止叶洛掌管四大免费公园,免得动摇他们三大园的生意!

  张园、徐园、愚园是租界内公园不对华人开放后,由华商斥责打造的高档公园,园内设施极多,收取一定票费,利润可观。

  一旦洋人管理的公园解除禁文,势必会对他们这些私园产生影响。

  傅筱庵也在头疼这件事。

  可奈何这是总领事西蒂尼·巴顿做下的决定。

  要是放在上海县城区,他还可以管上一管,但那是人家租界内的事务,于情于理,都没插足的空间。

  “张老,这...叶家二少游说成功租界洋人,让公共公园免费对外开放,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傅筱庵看着眼前那位满清遗老,低声说道。

  “好!好!好!平时无事,你们总商会收会费来得么积极,一有事,就和我谈利国利民是吧!”

  张宏路指着傅筱庵鼻子大骂,

  “好,你傅筱庵管不了,那咱们走着瞧。”

  张宏路几人扬长而去,看到他们离开,傅筱庵长吁了口气,他也没想到叶洛能促成这等大事!

  月前叶青青结婚,他也跑去祝贺了一番,但自从二次北伐开始,叶家门可罗雀,已经没太多人再去走关系。

  没想到啊,倒了一个叶雨樵,站起来一个叶小二。

  这个英美留洋回来,最近上海滩闹得风风火火,要做汽车生意的叶小二,了不得。

  此时的叶洛,对公共公园免费开放的事情早了然于胸。

  他知道此事一成,能博得无数市民的好感,但也无形间得罪了一批利益团体,尤其是那些以私园生意为主的富商。

  但生意场上,本就尔虞我诈。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叶洛无心与华商内斗,但对方真不开眼,他也不介意把他们的家产一一纳入手中。

  “洛哥!你看弄在这里合适不?”陆梅僧现在对叶洛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华商广告公司制作的大型海报、横幅、站立式巨型广告牌原来是要放在外滩公园等四个租界内最大公园!

  这可太长脸了。

  这些广告牌下面还有一排细密小字,写着“华商广告公司制作而成”,再过两天公园对外开放,无数人涌进来,一眼就能看到这些广告牌。

  他们这小小的广告制作厂,怕是会一夜间扬名上海滩了!

  “你们学这个的,比我懂,我就不发表参考意见了。”叶洛笑着摆手。

  一旁陪着的黄柳霜也看呆了。

  她被聘为雪佛兰490第一任车女郎,所有广告海报,展现的都是她的靓丽风情,泳装、旗袍、洋裙、oL套装等等,堪称个人时尚秀。

  雪佛兰490出名了,那她也就一起出名了。

  如今走在百货商厦,黄柳霜还能听到有些人在谈论她的名字,短时间热度不下于阮玲玉和胡蝶啊。

  这让一直在国外演刻板印象角色,始终想打破桎梏的她格外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