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御史 作品

第42章 喜欢我姐(第2页)

 


    这些日子,脑子一闲,他就开始琢磨起五爷的身世来。
 


    这位五爷在杨家养尊处优,时不时的还要对杨大户吆五喝六,可杨大户仍五叔五叔地奉敬着,这五爷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十几年前,北京来人见五爷的事他听说过,但五爷的身份还是个谜。
 


    特别是五爷的一身功夫和满腹学识,让他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
 


    从拳脚、刀法到武德人品,从文武之道到治国之策,精深的武艺和高深的学识总能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他的灵魂,让他目瞪口呆,也强力地点化着他的心路,将他的身体极限和精神极限同时带向了峰巅。
 


    他对五爷的疑问也加深再加深。
 


    他曾不止一次地缠着五爷,想对五爷的身世探个究竟,却都被五爷斥了个不亦乐乎。他心里想着,这就是古书里常说的隐居山野的世外高人吧,他觉着自己这回是赚大发了,真得遇上了现实中的菩提祖师,五爷在他的心里也成了他此生最亲的人。
 


    当然了,还有一位亲人,那就是杨大户的闺女小兰了。
 


    都说女大十八变,刘三九刚刚进到杨家时,小兰还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晃就是四、五年过去了,几年的时间里,一个调皮的小女孩如今已出落的端庄俏丽,貌美如花。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对刘三九有些疏远和客气了起来,主动到后院来的次数也越加的少了。
 


    近段时间里,刘三九跟院子里的石凳子较起劲来。当初,仅能举三举的石凳,现在他能大气不喘的举十举。
 


    大清早起来,刘三九刚将石凳举过头顶,只觉身后有人走进院子,回头看时,一双大眼睛正盯着他上看下看,带着惊奇,带着疑惑。
 


    这是在县上读书的杨大户的小儿子杨玉山放假回来了。刘三九放下石凳,高兴的叫道:“玉山!”
 


    “驹子哥,你真厉害!”
 


    “回来了!”
 


    “嗯,昨晚到家太晚了,累的不行,吃点饭就睡了。”
 


    “你放假了!”
 


    “嗯!”
 


    刘三九拍了拍玉山的头。“一年没回来了,这个头长这么高了!”
 


    “哥,你可越来越壮了!”说着,杨玉山走到石凳前,弯下腰,双手抓牢了石凳,身体一较力,可石凳却纹丝未动。
 


    刘三九没有拦阻,只是笑眯眯地站在一旁看着。
 


    “这……”
 


    玉山十分难为情地看着刘三九傻笑了几声,又跑到刘三九身边,摸摸刘三九的胳膊,再好奇地摸摸刘三九的大手。
 


    “这么重的石凳子你是咋举起来的,神了啊!”
 


    刘三九拍着玉山的胳膊道:“这要天天的练,你这小体格只埋头读书可不行,也要强身体了!”
 


    “像你这样?得啦,我可练不成!”杨玉山泄气地说道。
 


    两人正在说话,小兰步履姗姗的走进内院,看了刘三九一眼,又向屋里喊道:“五爷爷,五爷爷!”
 


    五爷推开房门走出来。“玉山回来了!”
 


    “五爷爷!”玉山迎着五爷跑过去。“五爷爷,我来看您来了,昨晚回来的晚,就没敢过来打扰您!”
 


    五爷满脸欣慰地打量着玉山。“嗯,长大了,也懂事了!”
 


    小兰见五爷出来,便盈声说道:“五爷爷,俺爹让驹子哥跟几个伙计去一趟东三家子,要拉几坛子酒回来,俺爹说路远,怕道上闹胡子,让驹子哥去照应着点!”小兰轻声细语地说道。
 


    “嗯,告诉你爹,我这就让驹子过去!”五爷看着刘三九答道。
 


    刘三九却满脸不快地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我不去,惹了事又该赖在我头上了!”
 


    “那,你不会不惹事!”五爷虎起脸道。
 


    刘三九委屈地说道:“谁想惹事了!”
 


    “驹子哥,去吧,你要不去,还是躲不过俺爹的骂!”小兰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刘三九。
 


    听了小兰的话,刘三九似乎啥脾气也发不出来了。他心里清楚,他已经爱上小兰了,不是小的时候那种友爱,而是让小心脏不停乱跳的那种。
 


    “嗯……小兰,我去,我去!”刘三九唯恐小兰不高兴,赶忙说道。
 


    杨玉山似乎看出些端倪。“哟,驹子哥,两年不见,我姐的话撂这儿可比我爹的话有分量了,你不会是喜欢上我姐了吧!”
 


    “你……你瞎说啥呢!”刘三九说着就抬脚去踢杨玉山。
 


    “你就是喜欢我姐!”玉山一边躲闪一边继续叫道。
 


    “杨玉山!”小兰也气的要去追打玉山。
 


    “别闹了,快去吧!”望着刘三九的窘态和满脸通红的小兰,五爷会心地匿笑了一声制止道。
 


    民国年间,土匪作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畸形产物,已进入了炽热的状态。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政治动荡、军阀混战、官吏腐败,加之日俄战争荼毒东北,匪患猖獗一时,祸乱四方,社会不逞之徒拼凑为寇,散兵游勇聚众为匪,日俄列强豢恶为奸,但在这个人群中,也不乏落难之士啸聚山林。
 


    地方财主豪绅无不岌岌自危,纷纷修墙筑堡,雇佣炮手,以防土匪洗劫。
 


    政府剿匪无力,匪患愈加泛滥成灾,并有了《马贼之歌》。
 


    “出没高山密林间,叱咤风云,今日吉林城郊外,马蹄声声,明日急袭奉天府,迎风驰骋,闪光雷电草上飞,五万猎物,飞奔疆场舞刀枪,洒血龙江……”
 


    在东北的土匪中还流传过这样的民谣:“当响马,快乐多,骑着大马把酒喝,搂着女人吃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