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溢光 作品

第17章 威宁大侠

    郭宝玉就在王处一的小木房子里睡了一夜,山顶异常寒冷,三更时分竟飘起小雪,好在二人均有“玉阳神功”护体,也都不觉得冷。



    第二天早上天边发白时,郭宝玉即起来向王处一告辞。郭宝玉将随身携带的二十两黄金和穿的一件棉衣给了王处一,然后挥泪别去。



    此时山中已有积雪,郭宝玉小心翼翼的下山,走到快天黑时才来到山脚下。华筝已经焦急的在那里等着他了。华筝说,再不下来,我就要带人上山寻你了。



    郭宝玉又冷又饿,赶紧叫士兵找来树枝,生火烤肉,吃饱喝足后回到车上睡觉。



    第二天早上车队继续向南行驶。现在华筝觉得一路并不危险,就和郭宝玉商量一下改变车队梯形:第一梯队只有华筝和郭宝玉两人,他俩骑马走在最前面,第二梯队是让五十名士兵骑马走在中间,第三梯队则让五十名士兵押着马车走在后面。每个梯队相距保持在半里到一里之间。



    郭宝玉和华筝一路狂奔,到了黄昏时分又行了一百多里路,但一路都没有看到什么县城村镇。两人跳下马来,牵马步行了一阵子,等后面的士兵跟上来。来到了一块草地上,两人席地而坐。一刻钟后,后面的士兵陆陆续续赶了上来。华筝对大家说,肚子饿了,我们今天晚上就在这里休息一下吧,第二梯队的人牵马去喂,第三梯队的人去烤点牛肉吧。



    于是郭宝玉带着士兵找来一些枯草树枝,生火烤肉。大家吃饱喝足后,就在这块草地上宿营。



    第二天早上起来了,众人吃过早饭,继续南行。到了中午,来到了金城县。郭宝玉见物资业已耗尽,便和华筝步行进城,并让五十名士兵在两百步外跟随。郭宝玉和华筝来到一家酒楼,吃饱喝足后,就到街上采购物资,然后返回城外,继续南行。



    以后越是往南,风景越是漂亮。郭宝玉和华筝不再策马奔腾,一路游山玩水,登高望远。遇到没有金兵防守的县城,也会进去找个饭馆吃喝,有时甚至还会找个客栈住下。



    一日下午,车队行至一小湖边,但见夕阳西下,于是郭宝玉叫车队就地休息,生火烤肉。此时不远处走来一人,大约三十多岁,满面尘灰,衣服破旧,身背一把长剑,貌似也是江湖中人。



    郭宝玉对华筝说,来了一位高手啊!



    华筝看着那个人说,何以见得啊?



    郭宝玉说,此人身材高大而又步伐轻灵,一定有极高的内功,而且现在兵荒马乱之时,此人敢一个人仗剑远行,武功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那个人来到郭宝玉面前,行了一礼说,在下刘伯林,行经此地,十分饥饿,这里又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能否帮忙给点吃的?



    郭宝玉于是递给刘伯林一块烤好的牛肉,刘伯林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郭宝玉说,你喝酒不?



    刘伯林说,可以喝些,请问你尊姓大名?



    郭宝玉又递给刘伯林一袋汾酒说,我叫郭宝玉,陕西人。



    郭宝玉又指着旁边的华筝说,这是我的妻子华筝。



    刘伯林赶紧向华筝行礼说,嫂夫人好。



    华筝生怕说话时被别人听出口音是蒙古人,就没有说话,只是回了个礼。



    郭宝玉又问,请问你是哪里人啊?准备去哪里啊?



    刘伯林说,我是山东人,自幼喜欢习武,我听说嵩山少林寺的和尚个个武功高强,准备去拜访一下。



    郭宝玉说,敢问师承何派?



    刘伯林说,我学的很杂,最先拜“玉阳真人”王处一门下,他在泰山隐居时,我向他学习了几年道家武功,后来他云游四方,当时我的儿子刚出生不久,就没有随他而去,等儿子长大,我也就到处拜师学艺去了。



    郭宝玉大喜说,原来是师兄啊!我也是“玉阳真人”门下啊!



    刘伯林也很兴奋的说,想不到在这个穷乡僻壤处还遇到了同门师兄!



    说着刘伯林站起来主动拥抱了郭宝玉,并拉着他要切磋切磋。



    郭宝玉就和刘伯林在火堆边切磋起来,两人连拆三十多招,难分高下,然后两人又坐下来喝酒。



    刘伯林问,那你知不知道师父现在哪里?



    郭宝玉说,师父在恒山之巅修行,我前几天才去拜见了他。



    刘伯林大喜说,太好了!要不是我和少林寺的大师有约,我都要马上去拜见师父,等我去了少林寺后,就去拜见他老人家。



    郭宝玉心想,此次南行,成吉思汗特意叮嘱我多认识英雄豪杰,以备将来攻打金国所用,眼前的刘师兄也是一位高手,看能不能把他争取过来为大蒙古国效力,但是毕竟头一天认识,也不好暴露自己车队是大蒙古国使团的身份,万一身份泄露出去,如果让华筝遇到什么危险,就万死难辞其咎啊,还是先观察两天再说吧。



    郭宝玉正在想这个事时,刘伯林又向他敬酒并问,郭师兄,我看你们商队挺大的,是要去南方做生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