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游说…


                 不出所料,张钰澜之前的烹饪方法很快便传遍了匈奴周边部落。

  现在,这种烹饪方法得到了所有匈奴人的喜爱,他们还为其取了个非常响亮的名字“波尔多烤羊”。

  而冒顿则让人趁机传出,“波尔多烤羊”之法乃是由张钰澜所想出来的。

  因此,匈奴的百姓对于张钰澜倒也没了之前的厌恶。

  其次,冒顿还采用了张钰澜之前所提出的规模化养殖,并成功通过了大部分部落首领们的赞成。

  虽然还没有获得百姓们的理解与支持,但冒顿强行力排众议,在张钰澜的建议下,强行开始了试点尝试。

  “阿兰,如今只能先行尝试,不过你放心,待百姓们看到成果,一定会理解你的这个想法与建议的!”冒顿微微有些抱歉的对张钰澜说道。

  本身之前因为“波尔多烤羊”之事,百姓们对张钰澜的态度与看法已经稍稍改观。

  可这规模化养殖一事却又让张钰澜背上了千夫所指的骂名。

  百姓们都在唾骂张钰澜想要让他们这些老百姓失去经济来源与赖以生存的牲畜。

  “单于,这万事开头难,百姓们还不能理解其意也是正常的……”张钰澜倒是无所谓,她只是提个建议而已……

  本身这个提议想要顺利实施就比较困难,且还需很长时间才能见效。

  匈奴的百姓们对规模化养殖之所以会如此排斥、不理解与反对,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游牧生活的坚守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匈奴百姓长期生活在马背之上,追逐水草而居,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深入骨髓。

  他们视牛羊为生活的依靠,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于他们来说,牛羊不仅仅是生产资料,更是与祖先和神灵沟通的媒介。

  规模化养殖意味着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担心这会破坏与神灵的沟通,导致生活的不顺。

  此外,因为张钰澜是中原人,匈奴的百姓将规模化养殖视为一种“中原化”的进程,是中原人对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同时,他们也担忧规模化养殖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限,他们更倾向于依赖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

  因此,他们担心规模化养殖会对草原生态造成破坏,从而影响他们的生存环境。

  最后便是最重要一点,他们反对规模化养殖是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来源。

  因为匈奴的百姓们主要依靠出售牛羊来换取生活所需。

  规模化养殖可能导致牛羊的价格下降,使他们的收入减少。

  因此,他们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冒着失去赖以生存的牲畜的风险去尝试未知的事物。

  这日,冒顿带着张钰澜前往周边游牧百姓们的居住之地私访,试图向百姓们解释规模化养殖的好处。

  然而,他们还未靠近,便瞧见不少的百姓聚齐在一起大声的讨论与辱骂。

  一位看似有些威严的匈奴老人,语气中带着不满和愤怒:“这是想让我们放弃自由自在的生活,变成那些被圈养的牲口吗?”